陆芸“一带一路”构建全球发展新时代
(《丝路纵横》杂志社 文/陆芸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迄止2022年3月,有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其中亚洲国家有37个,非洲国家46个,大洋洲11个,南美洲9个,涵盖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人文等领域,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策沟通
“一带一路”与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如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蒙古国的“发展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韩国的“欧亚倡议”、波兰的“琥珀之路”,这些发展战略的对接有助于增进政治互信和合作共识。中国在2017年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中提出“建立更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
为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设立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9年来,在应对人道危机、实现减贫和发展、疫情防控等方面,中国尽已所能开展南南合作,如中国率先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合作生产,埃及、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巴西分别成为本地区首个拥有新冠疫苗生产能力的国家。中国与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领域展开合作,在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合作类、战略合作类等都有成功的案例。第三方市场合作体现出有别于以往多边合作的特点,推动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总体来说,第三方市场合作以东道国的发展愿望为框架,其他国家添砖加瓦,实现三方共赢。
设施联通
设施联通包括以公路、铁路、空运、水运等搭建起的交通设施网络,以光缆、卫星等搭建起的通讯设施网络,以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搭建起来的能源设施网络,它们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中国公司参与承建的雅万高铁、匈塞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扎实推进,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的中老铁路是中国与老挝互联互通的旗舰项目,将来有望与泰国铁路相连,成为泛亚铁路的起程段。瓜德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分别是中国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希腊、阿联酋在港口合作建设的象征。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牵头的电信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跨境传输系统,完善国际基础网络布局;中国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在5G技术、人工智能、云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都有成功案例。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陆上、海上、天上、网上的互联互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中国与19个国家签署22项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与6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70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海运服务覆盖所有沿海国家;与100个国家签订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
贸易畅通
贸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的贸易额是1.02万亿美元,2021年贸易额是11.6万亿美元,增长迅猛。
2014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为136.6亿美元,2021年为203亿美元,9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持续拓展贸易伙伴,截止2020年底,与26个国家(地区)签订了个19个自由贸易协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中欧班列贸易大通道作用更加突显,承接了空运、海运转移货物,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运送货物113.5万标箱。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1.5万列,发送146万标箱,为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境电商显示出强大活力,截止2020年4月,中国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它们帮助供需精准对接,加速消费回暖,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69万亿元,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98万亿元,中国海外仓的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中国与五大洲22个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双边合作机制,与16个国家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同时,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海南)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成功举办,有力拉动国内需求,促进贸易往来。
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资金融机构扎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服务,截止2019年末,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79家一级分支机构。
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6年来,成员国从57个增长到104个,投资项目108个,截止2021年1月,为28个成员提供了超过230亿美元的投资,涵盖公路建设、清洁能源、环境卫生等方面。未来亚投行会更加聚焦绿色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等,将亚投行打造成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典范。“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资金来源广泛,国际性专项投资基金和国内地方性丝路基金规模不一,有的上百亿美元,最小的2亿美元,其中丝路基金最受关注。截止2020年10月,丝路基金已经累计签约项目47个,承诺投资178亿美元,以中长期股权投资为主,项目分布在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西欧等地区,涵盖了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还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以及多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其次,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国—欧亚经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基金等国际性专项投资基金也比较活跃,三峡集团参与巴西两个水电站经营、中亚天然气管线、传音Tecno项目、波兰光伏电站分别是上述基金的成功投资案例之一。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政府间文件,深化人文合作委员会、文化联委会等合作机制。例如中意文化交流机制签署后,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基金联合出品制作的实验京剧《杜兰朵公主》2019年在意大利演出时,掀起中国文化热潮,此剧京剧为本体,融合中西方戏剧并有所创新。
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基本形成,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已举办了三届,在2021年11月线上举办的第三届以“我们身处未来之中”为主题,设立视觉艺术、电影艺术、动画、电子游戏艺术4个板块,中外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分享创作经验,畅通艺术交流合作渠道,从而促进了彼此的艺术繁荣和发展。
除此之外,中阿文化部长会议、中国与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等高级别文化磋商强化顶层设计;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以及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等民间组织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多次举办了相关活动,有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近几年来,中国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敦煌)国家文化博览会”、“中国海洋文化节”等打造成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地展现丝绸之路文化的多样性,引进外国文化艺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建设9年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沿线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为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风险,一些国家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完整和自主可控性,从而促使某些供应链区域积聚;另一方面,人们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会更加重视对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我们必须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构建强大安全的供应链体系;要培育一批供应链“链主”企业,加大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培育中国的跨国企业做大、做强是目标。
“一带一路”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我们要推动“一带一路”市场的建设,中国与周边国家一起建设沿线的共同市场,这不仅有利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今后我们要更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财政能力和外债偿付能力,中国制定的《“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提高“一带一路”参与各方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以后建设重点可能要转向健康医疗、电子商务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更有关联的领域。
习近平主席多次呼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2021年5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表示中国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展望未来,“一带一路”与数字经济结合,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在发展互联网技术和运用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理念,推动沿线国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体系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