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局

泉州市 抓创新促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7-25 16:17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科技尚品》杂志社

泉州市抓创新促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刊编辑部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一瞥

 

 (《科技尚品》杂志社总编辑黄培金 通讯员 陈志波 王燕双)泉州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福建省经济发展重要城市。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拥有省创新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家、省级众创空间83家,市级众创空间114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在孵企业563家。2023年度1220家企业获认定高企,净增722家,全市高企保有量达3084家,高企保有量同比增长30.57%,增速居全省第一。去年末拥有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2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6家。

党的二十大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泉州市重视科技计划的落实,去年共实施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8项,其中省级121项、市级207项。全年专利授权375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18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4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14项,合同金额14.74亿元

2021年9月,泉州市实施《泉州市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加快推进“抓创新促应用”行动实施,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形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主要科技指标实现高速增长,高企总量、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等指标率先实现倍增目标,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政策引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强化政策引领,2023年10月以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0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文件构建了“1+3+N”政策体系“1”,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3”,即推出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倍增3个三年行动计划“N”,即围绕高企培育、成果转化、异地研发等。2024年2月市政府以1号文件出台了《泉州市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的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6年,R&D占GDP达2.2%以上,全市高企达4000家”,深化落实抓创新促应用行动,三年安排5.2亿元,落实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激励科研院所研发创新等三个方面11条措施,进一步回应企业关切、加大支持力度。市政府以2号文件出台了《关于推动科研院所市场化产业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实行章程化管理、企业化运营、“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多方共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平台等5条关键措施,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改革转制、提高技术供给能力、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科创政策体系。

财税部门聚焦高企“倍增”,出台《泉州市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若干措施》,率先在全省对高企的高研发投入分档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新推行高企“免申即入”标准化园区、优质高企入驻园区前两年免租等系列干货政策,兑现高企奖补资金1.26亿元;出台《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无忧享”若干措施》,2022年享受加计扣除政策3570户家、加计扣除金额达91.95亿元,分别比增72.8%、32.49%。

金融部门为科技创新赋能,推40多项科技金融产品,为526家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贷”70.94元;设立150亿元的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2%固定利率为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已发布技术创新专项基金研发投入企业白名单5批789家,助力企业获得贷款85笔、放款6.79亿元;设立了首支我市科创天使投资基金,突出“投早、投小、投新”储备22个投资项目。

 

服务到位推动创新主体量质齐升

 

建立市、县、乡三级研发投入联动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挂联制度,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华侨大学、黎明大学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引进专业咨询培训服务机构,对企业开展精准指导、针对解困,对300家研发投入重点企业全覆盖“靶向”服务。创新制作MG动漫短视频5个,通俗易懂解读研发投入政策与常见疑惑。2022年全市全社会R&D投入达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研发投入强度为1.65%,比上年提升0.2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提升2个位次。

2022年度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增速、强度均实现新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研发投入强度为1.65%,比上年提升0.2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提升2个位次,投入强度增幅为我市2000年以来之最。2021年底全市“简化企业加计扣除政策申报流程”创新举措,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正式发文全国推广。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做法”获得省科技厅推广

泉州市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链,深化“三个一批”高企培育机制。即精选储备一批。建立种子企业培育库,孵育一批初创型、中小型科技企业。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种子培育库存储备入库企业2040家;精心辅导一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高企培育专场培训,组织高企辅导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申报辅导;精准扶强一批。动态遴选具有行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高企跟踪辅导,推动加快发展成为标杆型创新领军企业,全市高企保有量增速居全省第一。

做好产学研金对接服务,积极搭建产学研金对接交流平台,促进技术、人才、产业、资金有机融合,连续3年举办全市产学研金对接大会。举办首届泉州市创新大会,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智造未来”,首次授牌35家异地孵化基地、联合创新中心、科创工作站和企业异地研发机构,推动签约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科技金融投资项目99项、总金额525.15亿元。

 

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运营改革为抓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优化和提质增效。制定《推广中鞋革晋江院经验 促进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一院一策”明确改革路径和目标,推行“院所+公司”运营模式,已成功推动5家大院大所成立产业化运营公司。制定《泉州市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平台创新投入、科研产出、服务企业成效、可持续发展等指标,推动科研院所服务地方产业,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院所服务企业6704家(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02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63项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去年新引建哈尔滨工业大学泉州技术转移分中心、吉林大学(泉州)技术转移中心,新省级技术转移机构5累计35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74亿元,同比增长46.67%泉州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获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表扬。

去年来,新引建高水平科创平台8家,累计达28家,为企业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创新供给抓好“小专特”平台建设,2023年度新增新型研发机构省级9家、市级26家,累计拥有新型研发机构126家。

深化推进人才“港湾计划”、落深落细“涌泉”行动,健全科技人才引育用体系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创新共享联盟,推动科技人才抱团创新。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精准引才模式,引进6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计划经费9050万元。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产业转型,在全省率先推行科特派服务延伸拓展到二三产业、率先开展法人科技特派员、率先启动揭榜式选认、设立利益共同体运营补助等创新性举措,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和车间工厂。累计选认省、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4880名,组建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61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累计达64个。指导推荐2名海外人才(团队)入选省引才“百人计划”、10人入选省“双创之星”。28项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奖。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9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4.18万人,中级职称23.09万人,初级职称29.66万人。共设立了27个企事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比上年末新增2个,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82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56人。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泉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关于支持在泉科研平台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等文件,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赋予科研平台人才评价自主权,赋予高校院所和科技人才更大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自主权,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深化实施科技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组织机制,2024年扩大计划立项数和资金量,首次将需求征集拓展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已成功揭榜立项21项,计划支持经费4200万元,逐步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校解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创新生态

 

 

 

 

阅读下一篇

徐中膺荣膺香港德化同乡会第十五届董事会会长

2024-07-23 16:13:07.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来源:东南传媒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