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以永春香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05-19 15:07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文/《丝路纵横》杂志社编辑部) 2021年6月,以永春香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入选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永春香的主产区,永春县达埔镇被誉为中国香都。近几年,制香产业推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达埔也在积极促进制香产业创新与多元化发展,为这项非遗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

        永春的制香工艺,源于蒲氏。永春蒲氏香业,又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的繁盛。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的启锚地。当时定居泉州的阿拉伯后裔蒲寿庚家族,拥有大量海舶,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延至明清鼎革之际,闽南沿海大乱。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本初的后代蒲世茂(号瑞寰),由晋江东石迁居永春卓埔后溪寨(又称龙溪寨,现达埔镇汉口村),建古榕堂,成为永春蒲氏开基祖。随着蒲氏入永,蒲氏家族的传统产业--香业也随之入永。


        十九世纪,蒲华茂(1838-1888),传承祖业,生产制造天然篾香。他在盛年之际(大约公元1868年),于汉口村后溪寨古榕堂东侧创建“庆兰堂”香厂,从此开始了“蒲庆兰”品牌发展的传奇历程。1929年“蒲庆兰香室”发展至永春五里街西安路,香料原料从厦门港进口,产品则远销南洋群岛,犹有宋元遗风。
        历代蒲氏家族后裔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制香工艺传授给当地村民。1978年,汉口村集体创办汉口制香厂,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地区。之后集体、个体、私营和股份制香企如雨后春笋。2006年,“永春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达埔镇整合全镇香业资源,建设永春香产业城,香产业初具规模。201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中国香都”的称号。
        永春香历经千年而不断发展兴旺,其自身特性有重要作用。永春香以永春本地的几百种中药材为主料,迄今仍遵古法制作,香气独特,持久醇和,沁心入脑,有安神、养生、祛病等功效。每根永春香都需历经多道制作工序:香芯沾水、搓上粘粉、浸水、展香、抡香以及切、晾香染香脚、晒香脚等九个步骤,缺一不可。
        永春香来自于天然,她的芳香伴随着呼吸沁入心扉,天然的香气成分使人产生愉悦之感。香气和烟形,使人身心放松、呼吸深入,周身毫毛孔窍开放,继而产生令人心神愉悦、舒适、安祥、兴奋等诸多美妙的感觉。在《本草纲目》中有清神理气、补五脏、温肾暖精,壮阳除痹、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等功效。它还能净化环境。永春香利用燃烧发出的气味,可以免疫辟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强身健体。人通过呼吸等途径摄入永春香的芳香成分,其质量虽小,却能影响整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被“放大”、“延伸”而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是伴有脑电波、激素、血压等众多生理指标的改变,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效。永春香保健功效卓著,取材多为沉香、檀香、龙脑香、乳香等天然香料,采用中药君臣佐使原则配置而成,其气味芳醇持久,沁人心脾。多年来经多家权威机构检验鉴定为无毒的健康产品,为市场所称道。
阅读上一篇

虎邱镇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2024-11-01 11:46: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编辑部
阅读下一篇

创新开拓建设中国香都

2022-05-19 15:03: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