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转型升级
下洋村党群服务中心
(《丝路纵横》杂志社编辑部)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和根本保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
福建省永春县下洋村位于永春西部下洋镇镇区,过去曾是闽南地区著名的煤都。近几年,下洋村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抓好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部署和推进,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综合整治等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并于今年获评永春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
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乡村基层党组织在党的整个组织建设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
下洋村地域面积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多人,党员80多名。打造小而美的党建品牌,下洋村党支部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周昌对带头研究、带头抓好基层党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促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真组织党员和村两委成员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教育,规范村两委工作,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明确村党支部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明确其思想、政治和组织的领导职责。村委会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村两委成员自觉维护党支部的集体领导和配合班子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做好分管工作,即分工又合作,共同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做好,较好完成镇党委、政府及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村两委年初计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素质
站在新时代,过去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下洋村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的转型时期,一支坚强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员队伍,才能挑起家乡转型、民赋安康的重担。
下洋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和建设好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从学习入手,增强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的方式,提升乡村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同时加强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习,培育一批懂理论懂政策有头脑的基层干部班子,带领乡村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聚集短板抓党建强党建。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十规范”内容,建立健全党群议事会、村务监督会、民情恳谈会和村务决策听证会等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落实财务限额审批制度,加强村民监督,建立“晒帐单”制度,按时做好党务村务公开,每月5日前将村级财务来往明细帐内容分别在党务村务公开栏、美丽乡村云平台上公示。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基层服务体系。只有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基层的民生建设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现基层“两委”的战斗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以民为本,始终盯住难处,干在实处,把群众所思,变成心中所想,手里所做。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集政策宣传、来访接访、日常服务办理、党员会议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厅,设有信访评理室、法律工作顾问室等,全面做好“三治融合”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党员提供了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好去处,党建文化走廊则展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下洋村三治融合
创新“红色管家”治理模式
下洋村是永春县煤矿资源核心带,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基层群众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在探索乡村治理过程中,下洋村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积极寻找突破,组建红色管家。红色管家包括便民管家、法治管家、乡风管家、村务管家和化解管家,不同职责身份的管家各司其责,充当群众传声筒,并负起管护职责。
前不久,在下洋村红色管家服务站,一场司法调解正在这里进行。当事人江先生是该村村民,去年6月,他家的老房子因后坡溜方造成倒塌,因其中原因与当地一家矿企排水沟长期溢流影响有关,江先生便找该企业商量房屋倒塌赔偿事宜,在双方达不成协议的情况下,当事双方便到下洋村红色管家服务站寻求帮助。在法治管家、化解管家的帮助下,经过几次耐心调解,这场赔偿纠纷最终得到化解。
永春县下洋镇下洋村党支部书记周昌对介绍说,下洋村把全村划分成6个网格单元,将红色管家服务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红色管家与群众广泛接触,交朋友、拉家常、打成一片,开拓了干群联系的新渠道,促进和谐幸福邻里生态的形成,也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乡村由管理向治理、人口和资源由分散到集聚的两大转变。建立红色管家微信服务群,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及时发布公共事务通知和推送便民服务信息,开展“进家门、访家情、送家暖、连家心”等主题活动,定期上门走访,回应群众诉求。今年来,为村民“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5件,在疫情期间张贴宣传海报和相关提示80多张,分发防控宣传材料1000多份,排查人员500多人。红色管家与群众广泛接触,使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沟通从单向、模糊转为多维、清晰。
去年以来,下洋村发生多起煤矿关闭引发债务化解、外来务工人员清退、疑似职业病和工商登记争议等社会矛盾和民事纠纷。下洋村健全人民调解五大机制,发挥“一庭二队三所”作用,聘请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设立调解室、谈心室各1间,将每月5日定为“民情接待日”,在下洋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民情接访活动。对于村内矛盾纠纷,先由红色管家初步化解,解决不了的到调解室,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当面调解,引导村民通过非诉讼途径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来,人民调解室接待来访群众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经集体协商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有力促进了全村社会秩序稳定。
聚众闹事、高额彩礼、厚葬薄养是近年来发生在农村的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丽乡村形象,也给农村治理带来了挑战。下洋村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道德新风、培育淳朴民风,让村民和流动人口都能记住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传承的精神家园。聚合激活乡贤资源,成立下洋村红色乡贤振兴促进会,充分发挥本地村民、在外乡贤、外来人口三大群体在推动基层治理、做大公益事业、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深化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一支6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树立身边好人、慈孝模范等标杆7个,组织走进道德讲堂、群众文化大舞台,讲述好家风、民风故事,引导村民和流动人口“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通过推进农村德治,提升群众道德素养,为乡村治理赢得更多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
茶韵飘香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保障。
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创新农村经济发展主体运行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托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选育好“领头雁”带领发展。下洋村着力建设党性强、能力强的农村“领头雁”队伍,引导和鼓励有志投入家乡建设的能人回村任村干部。现任村委会主任张剑青,正是3年前的返乡“创业”的人才,并在今年被评为了“优秀党员”。当时,村里正准备组织换届选举,乡亲们希望有见过世面有能力有信心的年轻人来挑大梁。经过一番思量,他抱着建设家园的信念,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经过公开竞选,他当选为村委主任。要做好村里的事,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虚心向老前辈学习,摸清村情,了解村民最急需解决的事,研究产业发展方向,拓展新的产业。然后分清缓急轻重,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同时,为了支持年轻人大胆干事,为村民发展贡献力量,下洋村党支部也成为了张剑青的有力靠山。村两委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不断激发创新思维,策划生成了多个建设乡村的项目,包括环境整治、硬件设施改善等基础工程,比如道路拓宽、濒溪桥加宽及村道亮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治项目,以及惠及子孙后代的水土保持工程。这些民生工程的建设,很大程度地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环境好了,经济建设也有了发展方向。在传统农业,由村集体回购分散到村民手中的林地,形成以村级为单位,林业总产值迅速增加。同时,对东山垅等2个村集体柑桔场进行改造并重新发包,创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00亩,改造荒废果园1000亩,进一步增加村财收入。在乡村工业,用好矿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联户创办等办法,创建持证煤井,联合开发铅锌矿资源,创办石灰矿井、铅锌矿井。对村屠宰场、水力发电站等村办企业进行改造并重新发包,增加村财年收入。拓宽第三产业,针对村拥有的48间镇区主干道沿街店面,大力发展汽车配件维修、加工、餐饮、食杂、旅社等产业,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