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理事长陈元
经过十年多的共同努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原油、铁矿石还有其它大宗商品进出口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了很令人感到高兴的新进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从起步酝酿阶段,进入了需要积极推动的新阶段。在这个进程当中,我们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也有很多新的空间可以去拓展,有很多潜力可以去挖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我们与沿线国家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互换以及计价等方面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由于疫情冲击以及美国政府应对不力的影响,美元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波动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也有所动摇,这是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很好的时机和窗口。如何抓住这个时机,克服阻力,挖掘潜力,创新对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挖掘潜力,兼顾利益,在跨境贸易中逐步提升人民币的使用量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到2019年贸易值累计超过44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6.1%,我国已经成为沿线25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大宗商品,每年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如果在这些大宗商品贸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大大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从2017年开始,我们从俄罗斯、中东进口石油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最近,我国的铁矿石买家又与巴西、澳大利亚签订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供应合同。这些都是可喜的进步,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推动这些国家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也为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功能奠定基础。
在大宗商品方面我们是进口大国,同时我们还是外贸出口大国。我们的中低端工业产品,像日用消费品、机电产品、小家电、国产汽车等,大量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在一些高端产品也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这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都是以美元结算或者以外币结算。这当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延伸推行人民币结算的潜力。比如采用买方和卖方信贷的方式,国内的大型商业银行跟进出口企业建立合作,进口国要买中国的产品,我们可以跟它建立一些信贷合作的关系,向它融资,它拿人民币从中国进口工业产品。
在跨境贸易中提升人民币的使用,还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一些进出口业务是外国的贸易商在办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贸易公司愿意持有美元或者其它外币,一方面他们认为美元更安全、更可靠,但更大的原因是他们有自己利益的考虑。在贸易过程当中,每个公司、每个环节都有自己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多少自己能够持有一点外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资产财富。我们去推动人民币结算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去做一些工作,探索兼顾外方利益的有效形式。从宏观经济层面,稳定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增强国际上对人民币的信心。从交易层面,寻找一些可能的机会,使他们重新构筑物流、贸易、产业链条,让他们使用人民币结算也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一些利益。
构建开放的平台,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功能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但相比于SDR中其它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定价能力应当继续增强并不断提高。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提高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使用,大力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这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高度关联,大宗商品的定价多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的方式,而期货市场正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期货市场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期权品种70多个,其中,原油、铁矿石、PTA、20号胶等期货是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品种,这对增加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也是大宗商品贸易的高峰期,此时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方面,美国和英国的经验可以借鉴。英美经济崛起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巨大的国际贸易量促进了本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提升人民币的计价功能带来新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资源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交易的品种中,天然橡胶从泰国进口占到了总进口量的45%;棕榈油从马来西亚进口占63%;原油从中东进口占43%;锡矿砂从缅甸进口占99%;镍矿砂从菲律宾进口占83%;棉花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进口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国家都是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继续丰富期货品种,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的开放,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境外投资者投资于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产品,形成开放透明的大宗商品人民币价格体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金融发展论坛会场一瞥
培育真实需求,扩大人民币使用的空间和领域
人民币国际化要坚持需求驱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真实需求的存在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根本推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培育人民币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投融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真实需求,扩大人民币使用的领域和范围。
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迅速,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比较优势。2015年,国务院就出台指导意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但由于人民币在离岸市场流通量不足、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等原因,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主要集中于进口环节,出口还是以美元等外币结算,这就导致跨境电商人民币回流渠道不畅。这里存在着人民币使用的真实需求,我们应认真研究有关对策,增加国外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选择,打通跨境电商出口人民币回流的渠道。
此外,人民币在资本项下投融资活动中的使用,可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这些领域,可以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银团贷款、丝路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际债券、公私合营(PPP)等多样化方式提供人民币产品,逐步提高人民币结算计价的比例,提高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中的使用率。产业园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我们“走出去”的企业依托产业园的模式,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扩大当地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规模。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良性互动发展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有健全的国际支付信息交换系统及结算网络做支撑。我们在2015年已经建成了CIPS一期,对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进行了整合,提高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效率,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下一步,我们要考虑人民币跨境结算标准与国外的兼容,健全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并以此取代SWIFT系统。原来的支付系统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若能将所有交易(包括消费和理财)上线,支付涉及的凭证、票据及证券均可追溯,还包括支付宝消费记录,这才可从根本上打击日益泛滥的造假行为。央行正在逐步扩大建设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但包括货币、支付和股票交易都还没有进入该系统。未来理财和消费记录若能进入这个系统,人民币就能实现在全世界的流通。
成熟的离岸市场和开放的在岸市场是构建人民币闭环流通机制的关键。过去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以中国香港、伦敦等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活动中用于结算计价的规模不断增加,将产生对存款、债券、股票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投融资需要。未来,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香港在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海外人民币向中国债券市场回流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在“一带一路”沿线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布局离岸人民币市场,扩大离岸市场的规模。同时加强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管理,不管离岸人民币市场怎么繁荣发展,离岸人民币最终必须存放在在岸银行体系中。离岸市场首先应是一个没有“跑冒滴漏”的市场,然后逐步健全。
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开放能够吸引“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回流投资,提升人民币作为金融计价货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开放程度仍滞后于国际水平,开放深度存在不足,会计、税收等金融基础设施并未与国际接轨,使得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时存在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机构持有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意愿。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仍不高,即使在通过QFII、QDII、沪港通、深港通等管道式开放的渠道中,账户的开设、交易、托管、评级等领域仍存在诸多不便。下一步,应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开放,简化交易程序,消除投资者交易过程中的障碍,提高外资机构持有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的积极性。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靠我们大家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良性展开。要加强交流,一方面做外方的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多用人民币,另一方面国内金融界、企业界、智库、主管部门之间也要加强交流,有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设法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要急于求成,要关照中方、外方、金融界整体各方的利益诉求,进一步推动整个工作脚步扎实地进入大家都受益的良性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