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新:山区县居家养老模式
泉州市人大副主任朱团能到西昌幸福院调研
养老服务既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事,也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大事。近年来,永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谋划,出台政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放管结合、服务优质”的发展机制,各乡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加快建立。为进一步了解全县居家养老建设的整体状况,找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厘清未来发展的思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意见等方式,对永春居家养老当前现状、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建议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永春人口老龄化趋势
永春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四面环山,人口分散,下辖22个乡镇、23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约60万人。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9.1万人,占总人口的15.16%,同比上年度净增0.5万人,上升近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居家养老模式的变迁
我们知道,老人养老需求一般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三个方面。在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由家庭成员来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传统的家庭养老在一定意义上仅是家庭内部责任和道义要求,对老人生活照料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个单个家庭内部不同家庭成员个体的经济能力和人格修养水平。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发展等原因导致的子女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生活水平、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带来的老人家庭结构的高龄化,加之现在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人们理念的更新,使得子女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和满足老人的各方面需要,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而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养老福利设施比较不足,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不足1%。面对新形势,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格局,已经成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习俗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而且居家养老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
居家养老中的“家”,虽然形式上保持着老人住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基本格局,但它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家”概念不同,这里它反映的是一种养老载体,与单纯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而共同生活的家庭养老所负担的全部责任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家庭养老的责任完全由各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来负责提供,居家养老在一定意义上则更偏重一个整体概念和一种社会责任,把养老的需要从私人领域延伸为公共领域,从单纯的家庭责任提升为政府、社会和个人家庭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这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做好的一项社会工作。
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符合当今社会的新型养老方式。
农村居家养老需求
“空巢”老人精神空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异地工作,以及儿女婚嫁另居等原因,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居多。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老年人的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这些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生活孤寂,既需要儿女孝顺,更需要社会关爱。
“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困难。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子女外出务工,孩子留给父母代为监护抚养,在农村历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加重了老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而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不仅失去劳动能力,且生活有的不能自理,需要有人护理,需要家政服务。
“需康复”老人看病困难。首先是经济困难导致看病难,留守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十分高,有的甚至多病缠身,虽然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但存有自费部分,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小病拖、大病熬”仍然存在。其次是交通不便导致“看病难”,在边远村,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所超过3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这些老人常年看病吃药,需要在村或社区就近就医治病,解决他们的医疗康复问题。
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永春县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永春县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养老产业的发展。全县共建成1所县福利中心、19所乡镇敬老院及157所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3427张,其中:1所县福利中心配置养老床位616张,19所乡镇敬老院配置养老床位781张,64所农村幸福院及93所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配置养老床位203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7.6张,养老服务设施村(居)覆盖率66.5%,提前完成省级任务指标(至2020年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5,养老服务设施村(居)覆盖率达60%)。
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承载着90%以上老龄人口养老的重任,要有效促进其发展,要因地制宜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目前永春县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免费午餐+养老”居家养老模式。苏坑镇嵩溪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倡导德行孝道,由村老年协会推荐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担任“管家”,于2014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养老“免费午餐”,2018年被列入泉州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免费午餐”既方便边远老人中午用餐问题,又让子女们放心在外打拼,现日用餐人数达200多人。
“耕读文化+养老”居家养老模式。蓬壶镇西昌村幸福院变“被动养老”为“主动养老”,弘扬耕读文化,让农村养老实现“老幼同乐”。一是由村委会租赁闲置田地打造“爱心耕作园”,让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耕作,自给自足的同时提高获得感与存在感。二是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等夕阳余热,组织引导乡村老人开展南音、白鹤拳等传统文化健身活动;在节假日,老人携同孩子参与“经典诵读会、歌舞会、书法学习班”等公益活动,丰富养老文化底蕴,让农村养老实现“老幼同乐”,逐步打造乡村耕读文化基地。
“民间公益+养老”居家养老模式。湖洋镇乡贤热心人士自筹资金承包运营敬老院,为留守老年人提供普惠性的居家照护、健康管理、社区托老等服务,并对部分困难老人提供低偿、无偿服务,让农村实现“民间公益”普惠养老。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中小学生志愿者力量,利用假期深入养老机构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变敬老院为其乐融融的“康乐家园”。
“专业运营+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岵山镇敬老院引进专业机构“泉州市医护航家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承包运营,转型升级为农村区域性护理型养老服务中心。中心设置护理型床位120张,在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接纳周边村镇散居老年人,整合资源,有效提高护理型养老服务水平。
“休闲旅居+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利用永春气候宜人、生态宜居等天然条件,统筹用好美丽乡村资源,发挥“中国香都、牛姆林、永春白鹤拳、余光中文学馆”等人文地理优势,创建“休闲旅居+养老”服务典型。通过引进知名养老企业,盘活养老服务资源,打造“清新桃源·闲养永春”养老品牌,让来永旅行中短期老年人游客尽享“森林氧吧”的休闲旅居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信息服务+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养老”作用,引进“江苏禾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信息服务机构,以东平敬老院为试点,搭建信息平台,完善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养老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手机、应急手环等信息线上服务和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等实体线下服务,方便子女通过APP及时了解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生活起居及健康情况,打造掌上“智慧养老院”。
存在的问题
养老服务理念落后。存在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服务发展不快,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功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是个别基层组织及一些相关部门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重要性认识不足,面对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居家养老的文件和要求,执行力度不强,个别镇、村(社区)领导没有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当作自身工作的职责,列入为民办实事的议事日程,用心谋划,扎实推进,而是被动应付,摆摆样子,致使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缓慢。二是群众养老观念尚未改变。受传统养老方式影响,老年人对走出家门进入社区养老意识不强,导致参与社区养老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三是以养老机构而言,有的缺乏为老年人考虑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上、医疗康复上、精神文化上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便利、舒适、安全的服务,在硬件设施上缺少文化娱乐活动的器材和空间。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较低。在乡镇和农村、社区层面,个别仍然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上级的政策难以得到较好的落实
运营经费保障不足。由于目前县里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大部份是村(居)委会和老年协会组织管理和运营的,第三方参与运营管理只有1家。村集体收入又不高,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补贴和乡贤捐助,部分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受经费限制,民间参与运营的积极性不高,设备利用率普遍偏低,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困难,大多停留在“老人活动室”层面。
专业服务人才匮乏。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医疗保健和老年服务的专业技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是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所提供的服务多为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帮老年人料理家务等,绝大多数项目无能为力,如上门医疗、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单一的服务和低质量的服务,阻碍了居家养老的快速、健康发展。
完善居家养老建设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关爱老人是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风尚,爱老助老,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百姓之事无小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各级政府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新时代的理念,高度重视,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落实镇、社区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之中,使各级组织都来重视居家养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做好社区居家养老的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统筹谋划,不断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居家养老的基础,要实现居家养老的目标,必须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具备助餐、助医、助急、助乐等功能建设好。一是做好养老规划。按照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相结合,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纳入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山区县和侨乡养老服务的特殊性出发,统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统一谋划已建在建拟建项目,加强需求调研,以有效供给满足真实需求,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制定与县老龄化水平相适应、与永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实施布局规划。二是加大投资力度。除了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拨款、财政补贴、慈善捐助、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投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积极宣传,号召企业、企业家、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到居家养老发展的行业中。鼓励民间投资将原条件较好的农村敬老院改造成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护理机构,面向农村社会老年人开放,进一步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存量。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三是政府购买服务。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通过无偿或低偿服务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为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社区建立健全辖区老年人明细档案,为辖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燃气、电信、通讯、邮政等各服务行业及单位,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残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充实力量,全面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也是居家养老发展的生命。要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全方位提高居家养的老服务质量。一是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社会认知度。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须积极培育宣传养老服务行业典型,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电子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认知度。积极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等推荐评选活动,提升养老护理员的政治、社会地位,让社会了解养老服务行业,理解并支持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宏弘扬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二是努力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培养。引导、鼓励大中专院校护理、社会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家政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采取入职奖补办法进行奖励。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暖巢”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改善养老护理队伍人才结构。探索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医疗文化单位、家政服务公司、爱心超市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优化建设“暖巢网格”服务的“暖巢管家”队伍 。三是打造专业团队,使养老服务走向专业化。积极探索特色的机构养老模式,通过政府补助、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定制服务。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