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局

创新让陶瓷文化闪耀“一带一路”

2019-09-03 15:45 作者:文/本刊特约记者 林嫦娥 来源:丝路纵横


2018年7月19日,时任泉州市教育局局长廖伏树(右一)为泉州工艺美院“美育·陶艺培训基地”授牌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

    中国三大瓷都的福建省德化县,陶瓷是古代“海丝”的重要物质载体,陶瓷产业发展由来已久。据学者研究,10-14世纪德化县窑址遍布,迄今已发现外销窑址185处,其密度居全国前列。目前德化陶瓷企业3000多家,每2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虽然地处深山,但德化的陶瓷制品80%销往海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作为因瓷而生、缘瓷而兴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坐落于这里,她正凭借着德化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乘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工匠精神,为陶瓷文化传播不断注入新内涵、新活力,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白”的故事。

 

传承创新丰富办学内涵

 

    红墙白砖如红火白瓷,迂回盘旋的建筑如一座座龙窑……历经上千年的陶瓷艺术为德化书写了华丽的历史篇章,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一所学校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德化陶瓷产业规模急剧扩张、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呼唤人才,学院应运而生。2001年4月19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临学院建设工地,指导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强调“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的使用”。

    办学以来,学院秉承“博学精艺、厚德善行”校训,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工艺美术产业的有力支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特色矢志办学之路。坚持以全日制办学为主体,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并重,多层次、多形式灵活办学,致力为工艺美术全产业链提升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并重的办学格局。

    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院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学校”“泉州市5A级平安校园”,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训学校、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泉州分院、福建省高级技师培养基地,是全省唯一的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陶瓷新材料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陶瓷行业协会培训基地。

 

外国友人在德化美术工艺高职学院学习手拉坯技艺


培育现代大师名师工匠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化陶瓷行业从高度外向型逐渐向外销内销并举发展,产业的转型需要更多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意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三创型”现代新工匠。

    针对陶瓷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破解之道,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学生创新创业创意教育,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前瞻性。

    “我们坚持服务德化陶瓷行业发展与学生就业创业导向,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在陶瓷类专业全境域推行‘师带徒’‘教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大师班’等多形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了‘大师+名师’工作室培养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和创业素养‘三创型’现代新工匠新模式。”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陶瓷艺术系主任张南章介绍说。

    行业大师与学校名师共同建构工作室,共育人才。行业大师传承匠心匠艺,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以活态传承,留住手艺,口传身授,让学生心中有职场、手中有专长;学院名师引导创意创新,与大师、企业设计师联动,承担学生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师生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共享创作红利。

    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图书馆里,就有一个行业大师与学院名师结对共建的成果展——《华夏贤哲》(101件)大型系列瓷塑作品展。此系列作品是由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林建胜与学院张南章副教授联手,带领学院学生共同策划、设计、烧制而成的。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设计金奖。

    一个工作室传承一个陶瓷特色技艺,所有特色技艺覆盖德化陶瓷美术产品设计,形成了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新模式。“‘大师+名师工作室 培育三创型现代新工匠’ 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大师+名师”携手共育人才,只是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坚持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在工艺美术产业日渐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先导性产业背景下,泉州工艺美院立足泉州、面向全省、放眼全球,积极探索“二元制”“大师班”“跨界培养”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专注服务工艺美术全产业链发展”的特色高职院校。

    办学近40年来,已培养了3万余名各类工艺美术人才,毕业的学生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劳模等行业领军人物,有福建省最年轻的陶瓷艺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青年才俊,也有正在成长中坚的新生力量,他们正在推动引领着工艺美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

在学院师生的引领带动下,停滞数十年的柴烧陶器、手拉坯等传统工艺在德化又重新兴盛,成为陶瓷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搭台唱戏激发文化活力

 

    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陶瓷艺术融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挥“传承弘扬陶瓷文化”办学特色,遴选双师型师资,开展“美育·陶艺”培训,让大家在学习陶瓷文化、体验陶艺制作乐趣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让感性和理性相融促进,进一步提升对美的理解,拓宽开展美育工作的渠道,丰富美育工作的载体。

    泉州市“美育·陶艺”培训基地去年授牌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泉州各县(市、区)小学、幼儿园美育老师400余人,有效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潭“活水”,引入教育教学中。

    “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扩大受训对象范围,增强培训质量,提高美育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和时代感,切实提升美育教育教学实效。”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吴志伟表示。

 

援外交流助力海丝建设

 

    世界是通过陶瓷认识中国,陶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在再创丝路辉煌中,更是可以通过德化陶瓷这颗艺术明珠,将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和民众基础。

    近年来,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以瓷为媒,积极承办援外培训,开展“海丝情·陶瓷韵”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德化陶瓷文化闪耀“一带一路”。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讲座、互动、参观考察、陶艺体验等多种形式,达到立体展示世界陶瓷之都实力。”泉州工艺美院成教部负责人说。

    从2014年开始,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已承办21期34个班次的“海丝情·陶瓷韵”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项目涉及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能力建设、国际事务研修、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妇女能力建设、外交官研修班等多个领域,共有自亚洲、非洲、拉美、东欧、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64名人员走进学院体验学习陶瓷文化,学院成了一条推介世界陶瓷之都、弘扬陶瓷文化、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快速通道。


阅读上一篇

泉州市 抓创新促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7-25 16:17:04.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科技尚品》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

2019-09-03 15:36:40.0 作者:文/本刊特约记者 陈意鸣 来源: 丝路纵横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