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推动泉港,绿色安全生态优区建设

2019-08-30 15:27 作者:文/本刊特约记者 刘泽阳 来源:丝路纵横



    泉港区作为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和福建省新增长区域,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泉港区坚持既要“主业强区”,又要“生态优区”,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绿色生态、安全环保的宜居城市

 

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协调发展

 

    走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厂区内,一条完整的炼化生产线铺就在480公顷的土地上。联合石化主要以炼油、烯烃、芳烃、合成树脂等石化产业上中游产品为主,为福建石化中下游产业提供各种原料。

    依托于联合石化生产的原材料,2016年投产的福建钟山化工有限公司以聚羧酸型减水剂为主打产品,是福建首家减水剂生产企业。

    “选址泉港,我们看中了原料的成本和运输优势以及福建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福建钟山化工副总经理刘继清说,“在这里,可以通过管道将上游联合石化生产的环氧乙烷运送过来。”

    “管道运输大大降低了汽车运输的安全风险,减少了原材料在运输途中和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刘继清将这样近距离运输原材料称之为“隔墙工厂”,“保守估计每年可节约800万元。”

    目前福建钟山化工年产量6万多吨,年产值达9亿多元在福建市场占有率达90%,其生产的减水剂已销往省内外,并与多家行业内领先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泉港,企业之间“隔墙供应”已成常态,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85%。一大批像钟山化工这样的企业,串联起了泉港石化工业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

    抓龙头铸长链条,抢占石化发展新高地。泉港石化工业区围绕打造“先导先行的石化产业生态圈”目标,形成以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1400万吨/年炼油、110万吨/年乙烯产能为龙头,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将上中游原料物料循环利用,形成乙烯、丙烯、C4、C5综合利用、苯等产业链,并以此为衔接,促使企业之间形成互为原料、互为市场,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石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泉港石化工业区已连续六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前20强。

    为促进区域产业体系协调发展,泉港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着力推动港口物流、粮油食品、新材料支柱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构建“135”现代产业体系。这几年来,在石化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其他产业也得到大力发展。2018年,粮油食品、新材料产值均突破百亿。

    在推进生态石化园区建设中,泉港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理念。一是坚守生态资源“红线”。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行分区分类管控,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二是坚守环境准入“高线”。实行最严格的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石化产业进园区,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化品企业逐年分步搬迁或转产停产;提高项目进入门槛,强化招商选资,实行专家准入评审制,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等三高及技术工艺落后的项目限批。三是坚守节能减排“标线”。严格落实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企业技改,强化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此外该区还在建设中提标生态。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加快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等环保设施建设,建成福建联合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实现火炬气CO2回收综合利用。二是实现园区共享发展。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推进石化园区公用工程建设,启动“十大公用工程”配套建设,建成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信息网络、大件运输、消防特勤、公用管廊等“十通一平”的完善配套设施,园区蒸汽供应能力为788吨/小时,工业和生活供水能力10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25万吨/日,固废焚烧处理能力5.8万吨/年,码头装卸能力3057万吨,公用管廊长达 12.3公里,管道总长250公里。同时,可提供氧气、氮气、液态氩气等多种气体产品,成为公用配套功能齐全石化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第三方公用服务,是福建公用配套最完善、物流条件最优越、产业生态最成熟的石化基地。

    2014年,泉港区被列入泉州市“产城联动新城区”改革试点;2016年,泉港入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如何让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珠联璧合,泉港迎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一场以绿色森林为屏障,隔离石化园区与村居的大搬迁正在全力推进中。作为泉州市历史上单个项目规模最大、投入最巨、搬迁群众最多的项目,石化安控区征迁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涉及3个镇17个行政村5万多人,该项目2020年完成后,将基本解决该区的厂居混杂问题,构建起绿色安全屏障。

 

生态治理构建山水田园城市

 

    绿色,是泉港的主色调。去年,泉港区空气优良率达97.8%,全市仅次于德化县。全省85个县(市、区)中,泉港区自来水水质检测排名第八。良好的生态基础,源自泉港区始终坚持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了将泉港建设得更好,泉港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区之路。

    泉港山好、水好、风光美,但较为分散。为了串点成片,该区以实施“城市建设提速年”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其中,流经涂岭镇、前黄镇、南埔镇、山腰街道的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沿途古县、世上、菜堂三个湿地公园的主体部分建设。至2020年,这条长约15公里的泉港版水线绿道将有效提升沿途18个村庄的颜值,让村民们乐游其中。

    近年来,泉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力度,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锲而不舍抓绿化,因地制宜搞美化,规划设计科学化。经过连续几年不懈地努力,城乡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城乡面貌得到了有效提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打破行政区划和层级障碍,强化横向衔接和有机联系,构筑生态边界与秩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实现泉港生态景观全面提升,建设更多“市民常到、客人常走”的好去处,全面展示“山水田园城市”风貌,该区启动了《泉港区生态连绵带总体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对泉港区现状各类生态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林地、农田、河海、湿地、岛滩等生态要素的总量规模与空间分布,提出泉港区生态连绵带建设的总体布局结构。研究划定该区生态屏障区、生态廊道区、生态体验区空间边界及发展导向。规划将重点梳理全域生态要素的水域、海洋、地文景观,建立生态要素清单,联通山海,构建“一区五廊一带”的区域生态格局。同时划定生态体验区的单元边界与结构体系,梳理生态体验区的点、线、面连绵带资源要素,建立与屏障区、廊道区贯连畅通的生态体验区结构体系。

    生态修复需坚持源头治理。该区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探(采)矿权申报制度和矿山建设审批程序,多渠道整治矿山生态环境。先后开展了 “青山挂白”治理和“三区二线”的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全区累计已治理废弃矿山“青山挂白”26处,总投资6500万元,治理总面积20.7万平方米,封闭治理废弃矿井、采坑15处。

    在林地保护与修复工作上进展顺利。该区始终秉承“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以“三沿一环”森林景观带建设、乡村绿化、营造珍贵用材树种、重点区位林分修复、迹地更新等五大绿化工程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泉港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环境,注重把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建设、发展经济林、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机结合。对于山体修复项目,在种植乔木的前提下,以杜鹃、夹竹桃、爬山虎等灌木、地被植物和草籽复绿相称,使山体修复复绿初见成效;对于乡村田野风光提升的,在不改变田园原貌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田间小溪、夹角地等空闲位置种植串钱柳、火焰木、蓝花楹、白兰花等苗木,使其在耕作中,既有休憩地又有观光点,增添乡村特色,净化空气,生态效果日益显现。

    十三五以来,该区共完成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项目面积11217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2018年底达41.2%。其中,“三沿一环”森林景观带建设3468亩、村庄绿化243亩、营造珍贵用材树种150亩、重点区位林分修复1399亩、迹地更新421亩,森林抚育2152亩,封山育林3180亩。

    该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三年整治提升行动,农村整体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区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同时,积极构建城市生态园林体系,让市民和游人休闲观赏、健身娱乐有个好去处。近几年,泉港区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区级公园和路边口袋公园全面进行改造提高,2018年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约25公顷,城市绿化品质和管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落实责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泉州某五金铸造公司排放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环保部门查获后作出罚款12万元的处罚;后泉港区法院受理该案,督促企业修复土壤,并于2018年6月7日上午作出判决,该企业被处罚金15万元,责任人被判有期徒刑。据了解,该案是泉州市首例污染环境案中已成功修复土壤污染的案例。

    该公司于2016年1月,在未申请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情况下,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邵某瑞决定,擅自增设工序,并由车间主任杨某君负责指挥作业,任由工业污染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同年6月,该企业的排污行为被泉港区环保局查获,经监测,排放的废水中检出总铜浓度高达6.44mg/L、总镍2.92×103 mg/L、总镉3.16mg/L,分别超出国家规定相关排放标准的11.88倍、2919倍和30.6倍。同年8月,泉港区环保局对该企业作出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将该案移送泉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18年1月,泉港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泉港区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前往案发现场调查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走访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并多次到该企业开展释法明理,督促其做好生态修复工作。被告企业及二被告人认识到其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主动采取整改措施消除污染,委托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处理污染土壤。后经检测公司现场抽样检测,涉案车间土壤铜、镍、镉等的值以及厂区地下水的值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土壤污染得到修复。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企业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应当接受法律的制裁。泉港加强生态环境审判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坚持“惩罚、修复、教育”相结合,以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为目标,在依法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让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和及时的修复,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在泉港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境监管执法监管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该区以执法大练兵为抓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序推进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开展了环保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集中攻坚等行动。2018年以来,对环境违法行为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01份,发函停电企业20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2起,处罚金额272万余元,查封扣押21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3起。

    此外,还做好环境信访投诉处理,努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2018年受理的环境污染投诉件,全部完成办结,办结率100%。不断完善网格监管巡查机制,在查处“散乱污”、环境违法问题方面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网格员作用,做到问题“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查处及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泉港认真按照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新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赋予的法定职责,组织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生活用水、空气质量等民生感受度高的关键指标,推动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重视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从点源到面源,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促工业、交通、生活、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源头治理。组织开展大气“散乱污”问题整治,对大气“散乱污”问题企业,采取限产停产、查封暂扣、行政处罚等措施进行整治。

    重视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系统推进全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工作,着力推进“清新小流域”整治工作。通过采取水质监测预警、沿岸企业监管、畜禽养殖治理、生活污水截污、河道清淤、垃圾收集处置等措施多管齐下,推进坝头溪、菱溪流域整治工作。同时加大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整治,联合多部门推进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泗洲水库饮用水源地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彻底整治,得到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

    重视土壤污染防治。督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自行监测,稳步推进疑似污染地块场地调查。有序推进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工作,危险废物管理平台全面实施应用,积极推进3个危废处置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阅读上一篇

虎邱镇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2024-11-01 11:46: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编辑部
阅读下一篇

文化先行,为企业HSSE工作保驾护航

2019-08-30 15:14:09.0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