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棚户区绿色改造高质量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俞滨洋 在研讨会上介绍推进棚户区绿色改造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住房困难群众,2018年4月28日到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视察时指出,“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多次深入实地研究指导棚户区改造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棚改工作力度,更好造福住房困难群众。
中国棚户区改造的主要经验
我国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 ,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模取得成效。
城市棚户区改造,5年间累计改造2426万套,惠泽5500多万居民。
林区棚户区改造,5年间累计改造33万套,惠泽近 100万林区人口。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5年间累计改造66万套,惠泽180多万工矿居民。
垦区危旧房改造,5年间累计改造106万套,惠泽约300万居民。
一个好的棚改项目完成成功,它是一个巨大的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棚户区改造,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城市病,但它同时又是城市宝贵的财富,解决了这些中低收入人群的安居问题,对他们创业、对他们改善生活、奔向幸福的美好未来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在棚户区改造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好规划。就是做好交通设施、选址、日照间距、通风、布局、采光、绿色建筑、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学校、绿化景观、医院、地下空间、就业、装配式装修规划工作。
我们国家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上亿人享受到了棚改的优惠。国家开发银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曾经在哈尔滨规划部门工作过十年,配合国家开发银行,落实政府的改善民生的意图作出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也体会到我们金融支持棚改的力度。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在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做的一些总结。做好棚改,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的可能继续搞人居环境,有的建保障性安居住房,也有的可能建商品房,但是也有一些棚改的地段比如说在城市的中心区,那么就不一定拆低的建高的,而是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如果缺少交通设施就规划交通设施,要进行配套,如果缺少公共设施和现代服务设施就要配套这些内容。要注重绿化,因为现在都是按照国际的成功模式,三五百米见绿,五分钟十五分钟生活圈,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规划做好意义重大。
好设计。就是做好建筑设计、户型设计、绿色节能设计、景观设计等。把棚改工作做好,一个好的设计非常重要,清华大学的建筑方面也参与,一个好的设计,从他的户型,从绿色节能,从景观设计,又好看,关键是舒适健康。
好建造。就是装配式建筑,用绿色建材。一个好的规划,好的设计也要用好的建造方式,要用绿色建材,要用一些工业化的手段,提高效率,更加安全耐久。
好运营。就是节能管理、建筑维护、管理好物业。一个好的棚户区项目的改造还需要好的运营,要有智能化的管理,要有更安全的全天候的服务,中国棚改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棚户区改造的中国模式。我国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重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不断地提供政府应该提供的文化含量、美学含量、公共安全等服务和产品,以及增加多层空间,多姿多彩的环境,共同缔造美丽家园,形成了棚户区改造模式,即:七增七减。七增,增加开放空间、宜居舒适度、基础设施配套、公共设施、绿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园广场。七减,减少安全隐患、过度开发强度、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千城一面、生态破坏、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够等。
对“一带一路”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和倡议的引领下,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群建设作为倡议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也必然会拥有越来越巨大的发展空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定位,我们国家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建造一个可以住得好的房子是棚户区改造追求的目标。
要有一个好策划。包括战略定位、市政工程、人居环境、清洁能源、设计、规划、运营、建造、七增七减、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绿色建筑等。按照我国推进二十多年棚改的成功经验,一个好规划,一个好策划非常重要。这个规划应该是全寿命周期的考量,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来做好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和修建性的规划,把棚户区改造成化腐朽为神奇,变城市病为城市多姿多彩的宝贝,创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
要有一个好建筑。好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安全耐久、环境宜居、健康舒适、资源节约、服务便捷、智能感知、适用经济、人文美观等八个方面。
安全耐久。包括主体结构、长寿部品、高空落物防护、人车分流。建设百年绿色建筑,建筑主体结构设计要安全,使用年限持久;建设保障围护结构、装饰装修构件安全,保障绿色建筑耐久性。长寿部件包括建筑门窗、幕墙、围栏及其配件。高空落物防护上,人员防护栏和高空抛物的防护等措施要到位。同时,做好人车分流,如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以及步行街、步行区等措施。
环境宜居。尽量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加大雨水的利用,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加大尊重自然的生态景观的营造,形成配套的点线面体结合的绿化系统,增加健身的设施。
健康舒适。注重空气净化,控制噪声,采用绿色装修设计和施工,水质安全和热舒适 。
资源节约。应对地球资源的紧张,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合理选用建筑结构材料与构件,选用可循环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及利废建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和地下停车库或地面停车楼等方式。利用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实现暖通系统及照明系统节能。
服务便捷。按照15分钟生活圈要求,采用人行无障碍通行系统,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对老人孩子和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设施环境。设置信息网络系统,以便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功能,创造智能的停车环境,配套公交优先服务的网络。
智能感知。智能家居,具有家电控制、照明控制、设施遥控、安全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等智能服务设施。能耗监测,设置监测系统,具备记录建筑能耗和水耗,以及空气品质与水质的功能。BIM技术,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内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
适用经济。采用民用建筑空间弹性设计,建筑空间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如众创空间。建筑、场地采用适老化设计,设置儿童活动场地,采用符合不同年龄心理需求的人性化设计。保障建筑成本和建筑保险服务
人文美观。棚户区绿色改造应从绿色建筑抓起。绿色建筑是未来城市居民生产与生活活动的基本载体,是未来城市的外在形式。建筑设计与当地历史文化相融合。建筑设计和功能要符合当地气候等自然特征,具有当地地域特色。采用当代的建筑技术,如BIM,装配式等,建设符合当代风貌的绿色建筑。
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探索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用于我们的能耗检测,用于我们设计建造全过程的BIM技术,以及和老百姓相关的智能家居,全方位的服务已经成为可能,已经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我们的绿色建筑,我们棚户区改造的好房子是不是很贵,我们在追求规模效益要实用经济,要经济可行,并不是加了很多设备,越来越贵,而是通过空间的识辨来适应人口老龄化,适应人口家庭构成的变化,以及使用周期的寿命来减少成本来算经济总账。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民族自信,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国家的棚改经验也是更加尊重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创造与时俱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风貌,打破万楼一面,千城一面。结合我们的风格,结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当地的民族风格都是下一步建筑师需要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