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绿色崛起的“永春模式”

2018-01-02 00:07 作者:中共永春县委书记 蔡萌芽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图/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前排右四)到永春县调研  康庆平 摄


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强调换一种思维抓发展,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提升,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永春是福建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地处泉州山美水库上游,肩负着保护晋江下游600多万人饮用水源的重任。这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森林覆盖率69.5%,绿化程度达95%,全县负氧离子普遍达到每立方厘米10万个以上,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生态资源是永春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永春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近年来,永春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福建生态省建设和“五个泉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顺应省里对永春实行绿色GDP考核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努力打造绿色崛起的“永春模式”。继承担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3项国家级试点后,去年又荣膺首届中国19个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之一,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今年9月,永春作为全省唯一县级代表参加中联部与福建省委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宣介会,永春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深受好评。



图、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右一)在永春县委书记蔡萌芽(右二)陪同下在永春调研


寻找路径强化绿色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路子走对了,就不怕遥远”。永春县坚持把生态作为永春的立县之基、兴县之本,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探索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崛起之路。一是注重理念引领,秉持“尊重生态、顺应自然”的理念,倡导不砍树、不填水、慎拆房、少硬化,保留和扩大自然生态空间,构建山、水、林、城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努力建设“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二是注重借脑借智,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永春生态文明研究院,聘请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温铁军教授担任院长,成立了著名湿地专家刘兴土院士等3家院士工作站,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和工作指导。三是注重规划先行,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科学划定国土空间开发的“三区三线”,三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构建融开发和保护于一体的“一张蓝图”,被列为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县。


培育典型打造绿色样板


作为晋江上游和泉州的生态屏障,永春县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责无旁贷。如何融入改革大潮,为省市大局多作贡献,是永春县委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永春县始终坚持彰显优势、塑造亮点,一以贯之打好流域综合治理、最美县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三位一体组合拳,全力冲刺联合国人居奖(国内县级只有4个)。一是流域治理树标杆。在全省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投资31.22亿元,实现62公里主河道治理全覆盖,实现了全域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以上,连续两届荣获泉州市小流域“赛水质”考评总体成绩第一;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获建国家湿地公园(全省第二个)。今年9月份,太湖流域片第三次河长制工作交流会在永春召开,推动全县治水深入开展。通过电站转型升级,退出老旧电站25座,实行生态电价,增加了28公里河道的生态流量,被确定为全省小水电退出试点县。今年来,以入选全省综合治水试验县(全省4个)为契机,启动全面治水,拟用3-5年时间投资40亿元,把治理范围由原来的桃溪1条流域拓展到全县5条流域全覆盖,丰富“业兴、民富”内涵,突出做好水再现、水安全、水灵动、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等六篇文章,积极争创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二是最美县城走前列。组织实施“山水名城”十大提升工程、县城五期街道景观改造工程,成为全省立面景观改造的典型。抓好香都广场、九福山公园、留安山等城市公园建设,启动刘太格规划作品馆和科技馆建设,提升县城品位,荣膺国家园林县城,获评福建“十大醉美县城”。三是美丽乡村成典范。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共创建60个县级示范村,培育出中国人居范例奖大羽村等一批典型,创建“1+6”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被列入国家标准样板,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民魂”为核心内涵的“美丽乡村?精神家园”行动,成为唯一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的福建省基层代表。


深化改革拓展绿色空间


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大胆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努力为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排头兵”。以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22宗地、1614亩非规划林地发证,其经验被国家农业部收编为经典案例。出台《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对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实行专职管护,被列为全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开展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已发放贷款9621.5万元。二是种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田”。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资源有效流转机制,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发放贷款6270.5万元,被列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指导抓好旧村复垦,拆除旧房4300栋,实现新增耕地4360亩,指标交易资金达16.24亿元,位列全省首位。三是做好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先行者”。探索建立水资源交易制度,建立“晋江流域—山美水库流域—桃溪流域—小微流域”梯度递进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生态补偿政策,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享受每年8000万元财政转移支付。



图/国家4A级旅游区永春县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一角(康庆平/摄


增进福祉提升绿色魅力


秉持“决不能以预支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来换取当代人的‘美好生活’”的理念,在传导压力、汇聚合力上下功夫,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线考察及年度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点绿成金,努力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一是优化生态环境。强化重拳出击治环境,2013年来共查处污染问题企业50家、问责干部7名,夯实了责任链条。强化重典治污修生态,让永春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3万亩,治理崩岗130处,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和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严控禽畜养殖规模,在省政府要求的“流域干流1公里、支流500米范围”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将整治范围开展到保护区全流域,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314家,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造林绿化、封山育林等工程,完成桃溪两岸一重山造林绿化2.5万亩,构筑起一道“生态绿色防护林”,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建立园林景观日常养护机制,突出森林防火,在泉州市率先实行“重兵扑小火”模式,把火灾控制于初始状态,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永春青山常在。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城植绿,倡导爱绿、植绿、护绿、养绿、捐绿,保护名木古树,推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营造“万紫千红花不谢”的美丽景象。二是发展绿色产业。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坚决不让高污染、高能耗和过剩产能项目在永春落地,构建与绿水青山、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体系。引导轻纺鞋服、香、陶瓷等传统产业有序推进“机器换工”、实行清洁生产,推动矿产资源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向转变提升,污染减排考核连续5年优秀,有效腾出环境容量空间。预计2017年轻纺鞋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225亿元、120亿元;香产值达67亿元,达埔镇去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持续开展现代农业发展竞赛活动,建设一批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培育6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家庭农场、4家省级和2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被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永春县重点支柱产业之一,抓好7个国家A级景区的提档升级,发展高端露营、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省9个)。三是倡导绿色生活。倾力开展“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实施“新房美化、裸房装修、古厝修缮、违建拆除、搭盖清理”等五项工程,开展广电、电力、通讯等线路整理,杜绝大拆大建,构建了“整体风格协调、区域各富特色、单体彰显个性”的生态城镇体系。创新“集中+分散”方式,大力推广农村微动力、人工湿地等分散式处理模式,日处理污水达2万吨,每年可实现COD(化学需氧量)减排600多吨,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污水全面治理试点县;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模式,城乡卫生考评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今年2月永春县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深入开展“学习生态知识、养成文明习惯”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不随意倾倒垃圾、不随便排放污水、不滥采乱挖,增强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永春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县城二连冠。


践行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今后,永春县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贯彻省市部署,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将改革进行到底,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路、造百姓之福,把生态好牌打出生态好局,努力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阅读上一篇

虎邱镇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2024-11-01 11:46: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编辑部
阅读下一篇

“中国香都”之路

2018-01-01 20:22:04.0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洪炳灶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