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峰论坛

数智时代网络视听人才培养

2024-10-20 19:07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社

数智时代网络视听人才培养


 

  (《丝路纵横》杂志社 编辑部 )文/武小宇 李维敏  生成式人工智在2023年能被评为十大科技热词。智能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的网络视听行业步入一个新阶段,也为网络视听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方向。在网络视听的学科培养中,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于网络视听课程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利用核心技术发展传媒学科,各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策略,为以网络视听为代表的传媒学科的人才培养制定目标与提供未来发展路径。

 

数智时代与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现状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城市调度、天气预报、生物监测、智能驾驶以及航空航天研发设计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影视传媒领域,其发展速度以及影响力更是不容忽视。以美国的OpenAI公司为代表,从2022年底公开发布的ChatGPT到2024年2月的Sora再到4月ChatGPT4o,AIGC技术已经可以从剧本生成到视频创作。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数智时代,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目前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在用户规模、内容供应以及用户体验等多方面都有了崭新的面貌。

巨大用户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数以亿计的网民,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网络视听继续保持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用户数达10.74亿,使用率达98.3%。网络视听市场规模超1.15万亿,企业66万余家。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超过1508万人。

多元化的内容供应。网络视听行业包括视频、音乐、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供应商众多,内容多样化,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用户升级体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视听体验,例如高清视频、VR/AR/MR技术的应用,使用户能够更加沉浸式地享受内容。

 

网络视听人才培养现状

 

尽管有一些高校开始在传媒专业中融入人工智能元素或设立相关学科。如中国传媒大学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增添智能交互与游戏技术方向,在传播学专业中增添智能与计算传播方向等,该校调整招生方向名称并优化升级专业培养方案,加大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设置。再如浙江传媒学院通过开设“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的方式,将人工智能与传媒教育相结合。但是现有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大多数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依然存在专业独立性强,融合性弱、思维传统、理论单薄的状况。

专业的独立性。目前高校中关于视听类专业包括影视、新闻传播、新媒体等专业的设置比较垂直,教学体系基本围绕本学科的课程进行学习教育。面对智能时代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应用等相关方面的教学比较缺乏。

思维的传统化。对于专业的教学,仍然建立在传统的视听思维模式基础之上,更注重画面与声音等符号元素的基本运用。如今在VR/AR等技术的加持下,视听内容将同时动用人的视、听、触乃至味觉,以及深层意念力的大整合,这也势必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融合思维。

理论的单薄感。目前关于新媒体等网络视听内容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极速更迭的技术不断应用于视听内容之中,使得各视听专业的理论研究略微呈现出单薄感。

 

机遇与挑战  

 

在数智时代到来之际,网络视听专业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各院校应思考将过去的知识进行拓展与补充,使当下的学生具有科技与远瞻意识,去解决未来将发生的问题。以此来把握视听需求大、技能人才需求多、就业空间广的机遇。同时学生应积极应对以人力需求变革为代表的行业挑战,学校则要应对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与问题。

机遇。一是视听内容需求量大。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视听内容,对于高质量、多样化的内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二是技能人才需求量多。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上。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视听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市场趋势,需要培养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三是就业与创业空间广。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网络视听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为大量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网络视听行业的就业率高达85%,创业成功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行业挑战。一是人力需求变革。基础工作被AI取代,如在网络视听领域的新闻编辑、气象播报员等......,在传媒视听专业领域,已经出现了AI生成新闻、AI气象播报、AI智能主播等新局面。在Sora到来后,未来像电影预告片、电视剧片段的生成等也不在话下。二是人才需求无法满足。网络视听领域作为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交汇点,从短视频、直播到各种在线音频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和学习方式。然而,随着这个领域的不断扩张和创新,网络视听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但现有的人才供给却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三是版权意识。视听内容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下,版权保护问题受到格外关注。由于人工智能的巨大数据库的整合,个人以及部分专业团队生产的内容很容易被转发和使用,但是署名归属问题却很难溯源。因此,视听内容的版权意识很容易被忽视。

教学挑战。一是内容生产。视听专业领域的学生应思考如何在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创作与把握网络视听内容,并且要思考在融合科技的情况下,去挖掘独特题材,通过深入挖掘社会热点、文化现象、人性情感等,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作品。同时还要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以满足不同受众群的需求。二是思维转向。科技中的抽象思维与视听艺术中的形象思维的偏差,以往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运用偏人文学科的形象思维,如何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是在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三是审美素养。在面对低俗、媚俗的内容时,面对当下矮化观众人格的文艺作品,应该教会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创作素养。

 

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

 

增加专业知识与技能

增强学生对信息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兴趣。一是网络技术。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技术,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能够独立搭建网络环境并解决常见问题。二是数据分析。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各类数据分析工具,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有效解读。学习AI大模型相关应用与操作。通识课程的建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传媒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与AI协同工作所需的思维方式与能力,高效使用AI,获得高质量结果。

结构化思维——引领AI完成任务。一是明确任务目标:通过结构化思维,为AI 设定清晰、明确的任务目标,确保AI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这就强调了学生的思考要更具有逻辑性。二是分解任务步骤:将复杂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并为每个子任务设定优先级和完成标准,使AI能够有序、高效地完成任务。三是建立任务逻辑:确保AI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式完成任务,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或遗漏。四是监管任务执行:对AI的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任务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并及时调整和优化任务执行策略。

批判性思维——评估和优化AI生成的内容。一是评估内容质量:对评估内容质量。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准确性、逻辑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二是识别潜在问题:分析AI生成内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偏见、误导性信息等,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三是优化生成过程:通过调整问法、给出更多指引获参考、从多视角重新思考等,优化AI生成内容的过程,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

创造性思维——激发AI创新能力。一是抽象思维:数据驱动的创意,利用AI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能力,帮助我们从具体信息中提炼出抽象概念和模式。二是发散思维:多角度探索,让AI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和情景模拟,或跨学科关联,帮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探索不同的路径和选项。三是逆向思维:挑战传统,AI不会受传统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反向工程和模拟对立观点来挑战传统思维,从而激发创新。四是形象思维:视觉辅助,结合AI的视觉处理能力,如图像识别和生成,把想法通过AI快速生成草图和原型,快速迭代和优化。五是收敛思维:逻辑整合,利用AI的逻辑和推理能力,将众多想法和信息整合、优化,或者重新整合创造,帮助我们从多个创意中选择和整合最佳方案。六是联想思维:跨界创新,AI的关联和推荐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概念、信息和知识之间的新颖联系,进行跨领域的创新。


建立跨学科的培养机制

注重人文学科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协调与平衡。要在在课程设计时,将人文学科的内容(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与科学技术的内容(如数字媒体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人文与科技的交融。素养的提升。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以及审美素养。能力的增强。在实践训练中养成深度思考、探索能力以及高阶通识能力。

 

AI与人的演进关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AI将有可能发生从人类汲取知识的工具属性到为自己和人类创造的物种属性演变。

AI——人类的助手/工具。在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中,AI协助人类完成繁琐复杂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它能够在每个应用当中不同交互界面辅助单项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负担。在网络视听领域,AI可以被用于智能剪辑、特效制作、色彩校正等环节,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AI——人类的智能代理。AI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学习和决策过程,以代理的身份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代表人类行动。它能够处理大量信息,进行智能决策,进而与人类进行自然语言交互。在网络视听内容的受众反馈环节中,AI智能代理能够不断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偏好和反馈,不断优化回复策略。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AI能够逐渐提高回复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AI——人类的专家伙伴。AI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掌握了特定领域内的广泛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时它不仅能够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还能与人类专家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

AI与人类两个物种的融合or分离。在不远将来,AI可能通过脑机接口、神经科学等前沿技术,实现与人类大脑的直接交互,从而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乃至情感交流。但当大数据达到一定规模,AI也有可能朝着数字智人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人类自主性和社会结构的造成潜在威胁。所以人类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技术的无限可能,但同时也要以审慎的态度审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努力在融合与分离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是人类需要把控的问题所在。

综上所述,在数智时代的网络视听内容将不断以更飞快和意想不到的速度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样态,而高校中对于网络视听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虽然有着许多的挑战与困境,但是在不断摸索研究以及尝试中,也会在循序渐进中形成更为完备的体系,各高校的科技人才培养意识正不断提升,相信在抓住未来机遇的过程中,我国网络视听人才的培养将有大跨步式的飞跃。

(作者单位:天津传媒学院。吴小宇,天津传媒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视听传播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理事,海峡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科教影视协会新视听科学艺术传播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幻大会高校科幻联盟专家。)

 

 

人机共育,生命循环,互为滋养,人类与AI一起永无止境地学习

一项技术的革命,将促成一种新文明的诞生。

人机共育,生命循环,互为滋养,人类与AI一起永

 

 

 

 

机共育,生命循环,互为滋养,人类与AI一起永无止境地学习

一项技术的革命,将促成一种新文明的诞生。

 

阅读上一篇

拓展现实技术 在航天科普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2024-10-20 19:13:29.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童 莹 周其达 跨国留守儿童国家认同的现状研究

2023-12-19 17:16:16.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