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观察

自治法治德治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2021-01-04 17: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治、法治、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下洋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镇,农村改革和治理难题相对突出,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选择了下洋村和新村村作为“三治融合”示范村对农村治理进行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下洋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自治,增强主人翁意识


一张村民积分表,找到了推动乡村善治的新路。“1提卫生纸20个积分、1筒牙膏5个积分”,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新村村并不需要用现金购买,而是用积分兑换。积分从哪来?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可以积3分,被评为卫生户可以积4分,照顾长期卧床或者孤残老人可以积5分……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行为都可以换得积分。今年6月,为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下洋镇在全镇推行村民积分制管理工作。村民积分制考核内容包括维护社会治安、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移风易俗活动、集体活动、自主性学习、少年儿童活动等7个方面,每项考核都有评分标准和分值,达标的村民在保底分基础上可获奖励积分,没做到的会被扣分。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例,村民自觉打扫好自家房前屋后卫生,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配合镇村要求做好环境卫生整治,连续一个季度未被县、镇、村检查组查到问题的,经核实,可计10分。各种破坏坏境卫生的行为,经志愿服务队研究,每次扣5分,被县、镇检查组查到问题,1次扣10分。各村每季度末公示村民积分榜,每季度兑换一次,一般安排在当季度第一天,下季度积分重新累积。积分卡制作、发放、计分,以及物资兑换由各村志愿服务队负责。积分制的推行,将乡村管理从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了数字量化的比较,推动“村”与“民”共商、共建、共享、共富,晒出了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的新气象,育出了乡村管理的战斗力和持续发展力。

在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促进村民自治和村庄法治、德治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保护环境碧蓝天、知荣弃耻争文明、维护公益共参与、移风易俗树新风……”在下洋镇长汀村的文化墙上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村规民约,无论是村民,还是路人,都能看到醒目的村规民约。今年来,下洋镇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村事民管”机制,细化管理责任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监督作用;通过动员会、广播、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做到村规民约家喻户晓;村民每天进出村庄,都会看到本村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坚持“由民做主”的原则,充分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做到群众能够接受落实的、切实可行的,约定到位、落实到位;群众不满意的、不切实际的、坚决剔除,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使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新风蔚然成风。从家门口的垃圾堆放到车辆停放,从村务管理到家风民俗……在下洋镇10个村,不管大事小事皆有章可循。

下洋镇 化解村民矛盾调解现场

 “说事”工作法是下洋镇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设立“村民说事室”,公布“说事电话”,设定每周一为群众“说事日”,每周一为群众说事日,只要是重要事、麻烦事、困难事,村民都可以敞开心扉地说一说,村两委立即协调解决、及时反馈。“原先,村里许多矛盾都是信息不透明引起的。”下洋镇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联进说,“近年来,坚持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村里把村务决策权交给群众,决议公开,结果公开,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即便有矛盾,也是刚露苗头就得到化解,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 下洋村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聘请村两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和乡贤担任“红色管家”,对村党组织评先选优、困难党员帮扶慰问、发展党员、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等各类工作开展监督问询。在拆除华阳庵戏台、建设水保生态园过程中,村里多方意见不统一,造成无法顺利开展,红色管家先收集各方意见,并在村部召开3次会议进行多次讨论取得共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红色管家对村级事务开展监督问询,唤起了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各项决策更加民主,得到村民拥护。


法治,开启诉求新渠道


一张大长桌,两排小凳子……在下洋村村委会里有一个陈设简单却大有可为的调解室,如果村民之间发生了矛盾纠纷,到这里一调解,矛盾很快就化解了。其中一名当事人江某为该村村民。去年6月,江某家的老房子因后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两间房屋部分程度损坏。他认为天湖山矿务局排水渠不畅致使雨水渗透山体,最终导致滑坡,要求天湖山矿务局赔偿损失。他多次与天湖山矿务局商讨赔偿事宜,天湖山矿务局认为多日降雨才是主要原因,其排水沟不畅产生的溢流情况是次要原因,于是未达成共识。下洋村红色管家得知后,主动找到江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识到主要原因是不具备第三方机构认定滑坡产生的责任归属,指导江某聘请福建省现代工程勘察院进行灾害鉴定,根据鉴定报告来划分责任主次。在他们的帮助下,经过几次耐心调解,这场赔偿纠纷最终得到化解。“经过半个月时间,基本上把这个事情办妥了。对这次的调解,调解员和司法办都是比较公平、公正也是比较公开的,经过调解之后所拿到的赔偿对我本人来说也是比较满意的。”村民江某如是说。

“村里的很多纠纷看似鸡毛蒜皮,但一旦火灭得不好,也很容易激化甚至引发恶性事件。村内矛盾纠纷,先由‘红色管家’初步化解,解决不了的到调解室,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当面调解,引导村民通过非诉讼途径化解矛盾纠纷。”下洋村党支部书记周昌对说。下洋村有6个村民小组、391户1460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随着煤矿关闭退出后,利益诉求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安定稳定。对于农民来说,打官司不仅成本较高,面子上也不好看。况且,在农村很多问题其实都没有闹到要对簿公堂的地步。在下洋镇,今年还将有6个村像下洋村一样,设置调解室,以点带面,使社会矛盾通过非诉讼手段得到化解。

今年来,随着煤炭产业的全面关闭退出,各种历史余留纠纷矛盾错综复杂,下洋镇镇党委政府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建设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整合“一庭二队三所”等调解力量,协调联动解决群众纠纷,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基层,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甚至不出组”的目标。由下洋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下洋镇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联合下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鹏峰律师事务所、下洋交警中队、下洋消防中队多所共建,整合人民调解、民情接待、便民服务等职能,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式,更好地为辖区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服务。积极创建平安镇村,增设治安视频监控点,组建下洋巡防联合队,充分发挥队员为本地村民在本地长大、对镇情村情十分了解,信息收集渠道更加丰富的特点,在开展治安巡逻的同时,通过车载广播喇叭进行普法宣传,将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传递到厝边头尾、田间地头。


德治,引领文明新风尚


过去,下洋镇各村因煤而富,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感觉“面子”也要足起来,遇到“红白事”就要大操大办,人情往来份子重。针对这个问题,全镇各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为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和引导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规定:凡红白事都不得超过20桌,每桌价格不能超过500元,个人随份子不能超过200元。通过制度的约定,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刹住了大操大办之风,村民之间“攀比较劲”的行为没了,“你能我强”的心结开了,诚心沟通的桥梁通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方群众。下洋镇在基层治理中注重用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增进家庭和睦、促进邻里和谐。今年10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2020年度“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活动,发动各村推选出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典型性强的“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经过多方推荐与综合评定,最后,20名群众获评三个类别的荣誉称号。李慧菊是一名乡村赤脚医生,为群众服务30余年,凡事有人看病拿药,不管自己多忙,立即放心手头上的事情,及时就诊治疗,有些行动不便的村民或情况紧急,李慧菊会带上医疗箱到他们家里就诊治疗。大年夜上门为周边邻居医治退烧,为村民治病而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在新村,不管什么病,乡亲们第一个便是想到李慧菊,小到感冒发烧,大到疑难病,甚至帮妇女接生,她都经历过,几乎是全科治疗。经群众推荐,她被评为2020年度好邻居。李慧菊等身边人身边事,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传递着善与美,激励乡村形成向善向好、心向文明的良好风气。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小汽车和农用运输车辆的普及,通往自然角落道路建设成为村民关心的大问题。在张氏祖厝里,一个由驻村工作人员、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组成的道德评判团正在坐“堂”评案——下洋村溪头公路建设,“旁听席”坐满了前来围观的村民。评判团由一种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乡贤促进会成员组成,主要评判有关道德事项,参与涉及村民的重大事项的监督和评议以及参与化解引起纠纷的事项。下洋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林永斌说:“道德评判团成员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向村民讲清已经做的工作和村总体规划,讲清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原来村民想不通的事情变通了,老百姓民抱怨的事情少了,对村里工作支持的多了。此外,道德评判团积极协调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由于建设不平衡带来的矛盾或意见,达成村民与村两委意见统一。”

镇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修缮下洋新街沿线公益宣传栏,新建曲斗新街公益宣传点,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组织走进道德讲台、群众文化大舞台,讲述好家风、民风故事,保持住尊老爱幼、关心社会、热心公益、善良淳朴的民风。发挥下洋镇红色知青联村党委会的跨村联带作用,建设知青文化长廊、知青文化展厅和知青公园,留住知青历史,打造知青乡愁。通过德治引领,让乡村有了精气神,基层文化建设有了主心骨,营造出向善向美的氛围。

自治,让村民有了参与的活力,法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德治,更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改变着村民的内心。如今在下洋镇,村民们都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文/永春县下洋镇党委书记 张延年)


阅读上一篇

苍术香在闽南民俗文化中的应用

2024-10-20 16:46:4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泉州税务 疫情影响下保市场主体促企业复工复产

2021-01-04 17:06:1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