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花雨

福建形象塑造的语言服务策略

2020-11-19 14:46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文/何文贤


以东南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从 古至今,在福建一直没有中断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规模不断扩大,人文交流水平不断提升,连绵不断的“丝路话语”演绎着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近年来,福建被赋予“六区叠加”等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码头、航线等综合物流平台的拓展与建设,加快自由贸易区和经济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闽籍华侨华人深厚的人脉作用等,是中国对外传播和塑造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经济建设与商贸往来离不开语言文化沟通, 一个区域的实力,需要借助多元的语言文化来表达 和传递。尽管福建在经贸领域已取得骄人的成绩, 但福建现阶段的语言服务还落后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的时代要求。所以,必须将“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与服务需求纳入福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这对传播福建形象,提升中国在国际 社会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多样化的语言种类需求与对策    


语言种类与供需失衡。“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贯穿亚、欧、非三大洲,涉及54个官方语种,涵 盖了世界九大语系的不同语族和语支,其中大部分 为世界非通用语种,其语言状况之复杂、互联互通之难度,对相关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尽管福建学习外语的人数不少,但绝大多数学习的是英语,根据对厦门7家荣获国家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电话咨询,由于多语言 服务能力不足,他们只能通过非本国母语的英语来开展业务,难免存在误译、错译与跨文化障碍等现 象,影响了产品销量与服务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新改选增补的福建翻 译协会全体会员300余人,有英语、法语、日语、 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印尼语、韩国语、越南语、荷兰语、韩语、日语、俄 语、泰语等16个语种人才。从语种总数上看,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4个官方语言还有不少差 距;从各语种所占的比例来看,英语语种翻译人才 占比77.6%,日语次之,占比13.7%,再次为法语、 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都是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官方语言,印尼语、泰语、越南语等 “海丝”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以个位人数计算,语种结构严重失衡,小语种人才严重缺失,远远无法满足福建“走出去”的发展需求。


目前福建非通用语种建设面临三大难题,一 是师资严重匮乏,根据政策要求,申报设立一个本科层次的语种,至少需要一个正高职称,三个副高职称和五名以上师资团队,而近年来福建小语种正 高职称的在职师资几乎为零,副教授也是屈指可数。二是小语种师资招聘门槛过高,在全国范围内,非通用语种学生数本来就少,而且多数集中在 本科学历阶段,小语种本科毕业生难以踏入高校师资队伍之门,政策壁垒导致许多高校需求饥渴。三是人才选拔机制的束缚。从近三年福建省考试院提供的数据来看,列入福建省高考的外语语种中,除 英语外,只有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等五 个语种,非“一带一路”国家主要官方用语。除英语外,参加上述五个语种高考人数每年不超过500 人,五个语种既缺乏受众基础,也缺乏政策扶持。


专业布局与小语种人才培养对策。培养更多熟悉“一带一路”语种与语言服务人才是福建参与“海丝”建设的必然选择。从专业布局来上,要以 政策驱动,支持福建省各高校开设本科层次的外语小语种专业。从福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规模来分析,其主要还是以东南亚地区、阿拉伯地区、非洲和南美大陆为主,所以,本着满足重点需求原则, 增设此类区域国家的官方语言是当务之急。


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的条件与前景亟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规划,特别是在师资选聘上,要不拘一格引进、选拔人才,形成学科专业人才梯队,既着眼于现实需求,又考虑可持续发展方向。 特别指出的是,小语种建设还可以充分利用来福建 留学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资源,为小语种人才培养提供师资辅助作用。


设立专项经费或奖助基金,鼓励在职外语教 师转岗、转专业学习进修急需的语种,资助专业技 术人员到对应的母语国家学习、工作,开展区域国 别研究,丰富小语种人才资源。


制定非通用语种人才特殊的招生政策,打通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人才培养立交桥,通过贯通培养,即高中选拔、大学培养、到对象国进行对应语言学习体验,提升非通用语种人才质量。


多元化的语言服务需求与对策


语言的多元服务需求。语言是打开一个国家 社会文化之门的最好钥匙。随着福建对外开放步伐 的不断加快,福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互利合作将持续深化,双边或多边的投资贸易、矿业开发、渔业捕捞、农业种植、通信服务等 合作将日益密切,涉及的语言也有通用语和非通用语之别,急需提供相应的语言信息咨询服务。但由于有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的存在,大部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个思维定势,即用英语进行跨国沟通交流即可。许多涉外企业的外文介绍、品牌翻译、服务指南,以及公共服务部门的城市交通道路名称等除了英文、日文外,很少有其他语种存在,而且,目前省内许多公共领域的外文翻译也是乱象丛生,严重损害福建省的外宣形象, 如,某外事行政机构电梯门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宣传板竟然用中文拼音标注;某涉外酒店大堂柱子上的“国家富强,公正有信”被译为“The country strong justice have a letter”。公示语翻译亟待规范与质量的提升。


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对福建主流媒体而言,面向不同的海内外目标受众,有的放矢地传播好福建声音,其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又有所不同。福建各地各级新闻媒体如何客观、敏锐、坦诚地向世界展示“清新福建”、“侨乡福建”、“海丝福建”的特色与优势,也是语言服务的一大重点问题。


多元化语言服务的对策。“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众多、语言多样、宗教多元、文化差异较大, 可能的语言应用服务需求,难以穷尽,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语种调研、提供多元化的语言服务、搭建多功能的语言技术交流平台。


一般说来,省级行业协会最熟悉和了解本 省、本行业的发展特点,在制度、规范与技术方面拥有独特优势,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翻译协会,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是福建省外语行业三个权威的社团组织,在福建语言服务平台建设 中,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委托他们对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的情况调查和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公示语的翻译方法要求和书写格式作出 明确规定和统一规范,搭建多语种教学平台,建立语言大数据增值服务机制。


基于云技术的国际化翻译管理平台开发将成 为趋势,企事业单位要与云服务供应商合作,可以获得不同语种不同领域的专业翻译人员,实现译员共享。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的全球化,全球手机多语言APP开发,企事业单位将有更多、更新的市场空间可以去开拓,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


以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为代表的公共部门,除了向具有现实语言服务需求的人士或机 构,提供具有“公共品性质”的语言服务基础设施 外,还应突出行业协会的领导地位,联合社会民间 团体举办多种形式的 “福建品牌走出去”活动。 


福建是著名侨乡,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1580万闽籍华侨华人中,东南亚地区占78%。福建可以依托侨务资源优势,了解各国对待华语及华人 华侨的政策态度,提高汉语教育质量与层次,重点做新生代的华人工作,使之成为促进商贸往来的 “催化剂”。


专业性复合型语言人才的需求与对策


近些年来,福建企业对外投资势头迅猛,目前紧缺三种人才。一是精英人才。懂国际规则、熟 悉对象国法律、精通外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经贸科技,文化金融等多领域有专长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复合人才。复合型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国 际化人才。三是行业人才。国际基建、电子、机 械、石化等支柱产业的懂外语行业人才。


根据福建省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目录手册, 在福建本科高校的外语专业设置中,较为普遍开设的专业是英语与日语,仅有四所高校分别开设了西 班牙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等专业,有一所学 校开设了专科层次的泰语专业。俄语专业至今仅有 一所省内部属高校有少量招生。其他语种,如马来语、韩语、意大利语等,只是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至今还无法成为专业。在招生规模上,除英语在读 本科学生人数较多外,即使有开设其他语种专业, 学生数量也都是小于或等于一个自然班。


企业家们要么觉得小语种翻译人才难觅,要么认为只是偶尔用一用,聘请小语种人才对企业是 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小语种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空间太小,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转专业或改行。从目前福建省的整体水平来衡量,市场严重缺乏优秀口笔 译工作者,特别是小语种的翻译工作者。


语言人才的培养对策。鉴于“一带一路”项 目建设对双语多语人才的需求巨大,而在短期内单 靠院校又不可能培养出大量的、能满足需求的人 才,可借助语言服务的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如,多语网站建设、语言机器翻译技术等,以解决 国际会议交流中的语种不足等问题。然而,技术平 台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更需政府政策支持, 以解决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匮乏,推动企业走出去。


福建省各高等院校可以突破以单一语种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结合沿线国家小语种的通 识教育,培养双语或多语种的外语技能型人才;或在语言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再细分行业方向,如面向福建省具备产业优势的工程机械、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领域,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或者以小语种为专业,以通用语种为基础课程,突出对小语种所在国家的国情、经贸文化的把握,以及与福建省产业合作相吻合的知识和 能力培养,让多元化的、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门性人才脱颖而出。


教育是搭建“一带一路”的连心桥,近10年 来,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近80项 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注重吸收外国学员 学习汉语,培养知华友华的汉学人士、专家学者。 如,由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开展与“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与合作提供了范式;华侨大学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计划,还开办了多期外国政府官员的中文学习班;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技术,让101个国家的人走到一起,是福建高校推动技术输出的一个缩影。


相关企业可根据任务需要,与高校加强合作,采用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提高相关专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能力。如,福建商学院海外校友会、校友企业与学校设立留学生订单班,为校友企 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福建地处“海丝”核心区,在培养能够表情 通心的语言人才、提供多样性的语言服务方面不仅不能缺席,更应起领头雁的作用。


(作者系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闽 台与东南亚商贸历史研究中心教授。)


阅读上一篇

从被告叶长青一案看法律文书的准确性

2024-11-04 15:49:30.0 作者:王文德 来源: 投稿
阅读下一篇

郑清祥 乡土乡愁诗节选(一)

2020-10-31 14:58:06.0 作者:郑清祥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