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威尼斯
作者简介:郑其岳,永春人,现居厦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19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主要写散文诗和诗,近年来致力于散文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华声报》、《中国散文诗》、《散文诗》、《星星诗刊》、《文汇读书周报》、美国《世界日报》、泰国、菲律宾《世界日报》、香港《今晚报》、《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先后结集出版《望你一眼》《别一种情感》《第三只眼》《情感零距离》《点击夜色》《帘角轻轻一动》《瞬间开放》《漂移》《花花世界》《云淡风轻》10部作品集。歌词《龙山之歌》2010年获全国村歌大赛三等奖;散文《县城的人工湖》2010年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诗《抗战老兵》2005年及2006年先后获省文联、省作协征文二等奖和福建省第20届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诗《人与山》1989年获《福建日报》“海山杯”诗歌赛佳作奖等。诗《重逢泪》《寻找故土》《抗战老兵》入选《闽派诗歌百年百人作品选》;散文诗《一线天》《崖墓》《缺角的门牙》《葬礼》入选《福建百年散文诗选》等选集。
我先后看过几遍电影《致命伴旅》,这部由约翰尼·戴普和安吉丽娜·朱莉两大明星联袂主演的故事片,吸引我眼球的不仅是情节的离奇、故事的悬念、貌似淡定实则深入骨髓的爱情,还有威尼斯的湖光水色,纵横交错水巷里的追逐、枪击和搏斗,紧紧扣人心弦。影片的名字并不柔情温馨,似乎充满阴谋、风险、死亡,而与风景秀丽的水城联结在一起,产生一种悖离,有如一个漂亮的女人,却心狠手辣,被人称之为“脸如花,心似刀”一样。
五月的一天,我随着旅行团来到心仪已久的威尼斯,车子停靠后,到码头乘船,扫视一下不远处的威尼斯,发现水势汪洋浩荡,一幢幢楼房,像一片片树叶在水上漂着,搖搖晃晃,心里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
威尼斯地处意大利的东北部,被称作亚得里亚海的明珠,历史上十字军东征时曾在这里集结。市区涵盖亚得里亚海部分水域及潟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错,风光旖旎。早在1987年,威尼斯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早先,这里仅为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小岛,相传公元453年,当时意大利其他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了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来到这里避难,休养生息,不断繁衍。威尼斯外形像一只倒趴的海豚,城市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每年游客竟达1650万人,变成了外人的世界,难怪我们游览时触目所及,都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交融在一起,既像联合国,又像大海的包容性一样。
看惯了国内城市的高楼大厦,我对威尼斯大多为三至五层的房屋,反而感到惊奇和新鲜,如同后来在巴黎这个国际大都市看到的场景类似,其实大部分西欧的城市都一样,出乎我的意料。我想,也许他们较早发达,人口增长缓慢,或者基本没有增长,房价长年不变,不需要老去折腾那些建筑物;也许他们建筑质量好,没有豆腐渣工程,又喜欢修旧如旧,所以百年不变,并以此为荣。
威尼斯的建筑都是沙滩或泥浆上的楼阁,也不宜高高在上。据资料记载,他们建筑的方法,是先将木桩插入泥土中,然后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这种石块防水性能极好,是从一个叫伊斯特拉的地方拉来的。然后在石上砌砖,由于石重砖轻,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的是,水下遍布无数的的木桩,若把威尼斯倒扣过来,又是一片极为茂盛的森林。
图:威尼斯水城
有的人可能会担忧那些木桩会腐烂,实际上都逐渐变成化石,历久弥坚。那些从阿尔卑斯山脉砍来的木桩,未知属于什么材质,想必立于水中也能固若金汤。
我们乘船来到最大的岛——本岛,靠岸的码头叫圣马可码头,码头有一座雕像,是大名鼎鼎的圣马可,作为一名传教士,他在威尼斯的历史上影响巨大,如今他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颇具影响的印记,如影随形。由此可见宗教的力量,像柔软的水,能渗透一切。据马信德先生在《蓝蓝的威尼斯》里写道:据说,许多年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这里的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他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图腾标志为狮子,甚至还神化到带着翅膀,能飞上高空,不仅仅是地上的兽王了。现在,威尼斯城徽就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抽象与具象的结合。
在前往圣马可广场时,路过一座不同寻常的桥,据说是“叹息桥”。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各有一个小窗。这座桥始建于1600年,桥架设在总督府和地牢之间的小河上,因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可能从此永别人世,以致经过这里时,常常会发出叹息而得名。在我看来,桥的封闭性是防止犯人跳河逃跑或自杀,而小窗则是让他们看一眼最后的世界。这座桥给浪漫柔情的威尼斯揉进了一缕沉重的哀叹,那是不同于莺歌燕舞的另一面,犯罪、肮脏、血腥、非正常死亡等等。
我们来到圣马可广场,这是一个呈梯形的广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广场南、北、西三面被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群环绕,这些建筑古色古香,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而金色的狮子更是栩栩如生。东面耸立着近百米高的圣马可钟楼,鹤立鸡群的样子,还有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欧洲无所不在的教堂不仅金碧辉煌,而且是艺术品集中的场所,远非我们国内的寺庙可比。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雍容华丽的总督宫,由粉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曾是威尼斯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办公的所在地。圣马可广场历来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1797年拿破仑占领后,赞叹这个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因此曾下令把广场旁的总督府改为行宫,供他居住。
海水涨潮时,广场就有海水漫入,如同铺上一面巨大的镜子,使所有建筑都倒映在水中,显得玲珑剔透,光彩照人。有的母亲带着孩子在水中嬉戏,年轻人则干脆脱去鞋袜来回奔跑,一幅戏水图油然而生,淡化了政治和宗教的坚硬和庄重,无形中增添了广场的野趣和活力。广场上有很多鸽子飞上落下,扑拉拉的振翅声不绝于耳,即使没有人喂食,这些鸽子也与人亲密无间,有的甚至飞到人的手上和肩上。而较大的鸥鹭则高高在上,展开翅膀在空中优雅地翱翔。广场边上有一商家,正在走廊上演奏经典乐曲,情意绵绵,吸引顾客。
圣马可教堂与圣马可广场一样,是威尼斯著名的名胜古迹。这个教堂据说是因为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他不幸于公元67年在埃及殉难。公元828年,两位威尼斯的富商在总督的示意下,成功地把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运回威尼斯,后来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
图: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我们在圣马可广场逗留时,有电影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电影。这个世界独具一格的水城,顺其自然成为电影趋之若鹜的拍摄基地,《致命伴旅》《情浴威尼斯》《威尼斯商人》等等,早已热门播映。值得一提的是,享誉世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召开,它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成为诸多电影艺术工作者和电影大师成长的摇篮。
只要稍加留意,可以发现威尼斯完全没有机动车的痕迹,这是水的天然隔离所致,也契合慢生活的状态。那种悠闲只有渗透外来游客匆匆的脚步,才略显紧张,或者叫做驰中有张,不致于太过慢条斯理。
巷弄里,有中餐馆,空中也有晾晒的衣服在飘动,有点像国内的环境,让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在西欧旅行期间,除了早饭吃西餐外,午饭和晚饭基本上都有中餐可吃。随着国人越来越多到外国旅游,中餐馆也会不断增加。一句话,有需求就有生意可做。丝绸之路给人们创造了无限商机,即便是仅有32万人的袖珍小国——冰岛,也有400多名中国人。
在威尼斯,水道就是马路,船就是公共汽车。临水而居的人,泡在水里的一楼都是船库,也有不少船系在房屋旁的木桩上,像拴着家养的牛马。小舟头部翘起,犹如一头正要脱缰驰骋的野马一样。小船叫“贡多拉”,据说是以威尼斯的第一任总督名字命名。这种小船尖头,细长如梭,长约10米,宽近2米,通体漆成黑色。
据悉,吉尔伯特和苏利文(19世纪两位著名的轻歌剧音乐家)共同创作的《贡多拉船夫》,大量吸收了威尼斯贡多拉船夫民谣的精华,从而谱写出欢快轻松的歌剧音乐,传唱一时。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却声称“无法忍受他们持续不断的猫叫春一样的音乐”。然而这位前密西西比河上的船夫,首次游览威尼斯后,这样描述贡多拉:“(它)自由而又优雅,像一条大蛇在滑行”。
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年)作为德国作曲家,擅写浪漫歌剧,当年曾经住在文德拉明宫,并在那里去世。据说有一天他坐在钢琴边,突然听到贡多拉船夫在急转弯时喊的号子声,由此受到触发,在其歌剧《特里斯坦》中增加了一段牧羊人的笛曲,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游览大运河时,我看到河的两旁,散布着200多幢古老的建筑,据说既有洛可式的宫殿,也有摩尔式的住宅,当然也少不了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和歌特式风格的教堂。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在这些教堂里留不朽的壁画和油画作品,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纷至沓来。
19世纪,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曾在运河边写下很优美的诗句,如同那些锈刻在爬满青苔的水上墙壁那样野性灵动。他赞美意大利:“啊,意大利/打开我的心,你会看到/那里镌刻着意大利的名字”。
在威尼斯拍摄的诸多电影中,有一部《情浴威尼斯》,是改编捷克作家米哈伊维的畅销小说《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故事发生在这唯美浪漫的水都场景,意乱情迷和疯狂大胆的爱欲,围绕嫉妒与背叛这个永恒的爱情命题而展开,节奏明快,对话鲜活,让人陷入不可自拔的情感旋涡。
是的,这座蓝水迷漫、酥软多情的城市,是一座充满感性和激情的城市,让诸多作家艺术家雷鸣电闪一般地产生灵感,创作出一大批不朽的作品。这一切,顺其自然地与柔情蜜意的水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