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士的诗书情怀
人物名片:
洪英士,别号:不闲斋,1947年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厦门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农办主任、《厦门月刊》主编、《厦门通讯》副主编等职务。长期从事文字综合和政策研究工作,被聘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政策科学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潜心书法,擅长诗词,持之以恒,老尔弥坚,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芮城国际艺术节大展”“两岸情.中国梦”“海峡两岸书法名家作品展”,在厦门美术馆举行个人书法展,出版《心还在.梦就在》书法作品集,出版《求索》《跬步》《洪英士书法作品集》等专著。
书山砚海诉毫功
文/吴川淮
书法有朴与真,实与虚,道与器之间的关系,深味书法者,能够从书法见其人,见其神,见其意,见其道。
经蔡劲松兄介绍,认识了洪英士先生。先生谦谦君子,低调内敛,以书法为道而自遣,从书法中得到生命的快乐与艺术的真谛。先生已经七十了,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书法的确让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成为他精神生活的一种主体,生活在古典生活的情境之中,生活在古诗文书书写写的转换之中,如其写《醉翁亭记》,用了不同的尺幅,大则丈二,小则盈尺之间,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书,在乎翰墨之间也。翰墨之乐,得之心而寓之笔也!
以朴实醇厚见长,不张扬而内敛,不求奇而求稳,不求邪而求正,端端其稳,实实其敦。这就是洪英士先生的书法。在当代书法热潮都去找时风的今天,洪英士是守旧的,书法求之于自己的内心,修身养道,写字静心。你从他的字里可以看到秋的宁静,山的高远,看到安顿内心之后的那种闲适,那种自然,那种不求所得的超脱,那种人字合一的和谐。
洪英士的小字书法作品,写得非常宁静致远,功底尤见醇厚老辣。如其《草堂十志》,行楷互融,别有风致。其行书中有隶意,行神如空,行气如虹,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其楷书则是标正规则,一丝不苟。他的楷书作品,不自觉地受欧阳询和褚遂良影响较深,写字中间就带出来了。他的隶书,明显受金农影响,似漆书而非漆书,借着金农的书写形式,书写自己的内容。当代写金农的书家不少,写得也都像,甚至比漆书还漆书,洪英士先生所不同的是,他写的金农,恰恰是取其精神而不求神似,写的是自己的风骨!他还善写对联,尤其是楷书或行书对联,大气而规正,谨严而扎实,倒有某种清人的气象。
洪英士潜心书法,临贴习碑,书道渐进。他平日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坚持书法理论与临摹创作双结合的方法,书写作品时思理清明,感兴而发。他的书写,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性,体验传统尤为深刻,他的作品本身就是对传统的诠释与发挥。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守规律守纪律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性情的人。从他的书法中,可以感觉到他从政性格中的细心,又能感觉在挥洒之中的忘我。如果真正说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话,就是他写字太实了,虚的成分少了,写字像做人做事,太过认真,洒脱不够。
一个智者对于书法的态度,在于远离喧闹,归为自我。翰墨是能够养人的,若以此为名利之道,则是另外的选择了。和他交谈,可以发现,他从没有贬损别人抬高自己,而总是以谦逊的态度看待别人的好,他把书法当作修养身心,不争不抢,不卑不亢,不邪不歪,不去抢风头,不去争山头,书法给他的是清凉,他付于书法的,是情愫,是坚持,长年累月不改其志,声色犬马不改其心,寂寞的书案上,书法让他保持着初心,也保持着永恒的青春。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书画评论家)
穿行在诗情画意的阡陌里
文/郑其岳
洪英士新近在线装书局出版的诗歌作品集《跬步》,现代诗和古体诗兼备,感性和理性相溶,抒情与纪实结合,意境与画面感相映,题材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由于他的人生道路是从一个下乡知青、企业职工、永春县委办科级干部,一直进步到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农办主任,官至副厅级干部,这种成长轨迹充满艰辛的不懈追求,如他诗中写的“开山种田度十载,以工代干又八年”。长期从事文秘工作,既烧脑又生活无序,“初夏伏案热汗滋,赤身露台小憩时”。而农办生涯则上山下乡、进村入户话桑麻,“倾心农家谋发展,何须宦海逐利功”。
与自己一生不息奋斗的精神相契合的是,他诗集不乏崇尚一种“英雄情结”。他写谷文昌、任长霞,诗句直抒胸臆,情感浓烈,动人魂魄,如任长霞牺牲时百姓的悲痛情景时,他写道“千万人同时恸哭,……一声声震撼着大地,千万家一起挽幛,……幅幅是带血的追忆,山城啊涌动着诗的潮水,……首首是悲哀的旋律。”激情四射,泣血的悲痛溢于言表。
由于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厦门,他笔下呈现这个城市的市鸟、市花、市树和其他咏物诗,大都独具慧眼,能抓住事物的细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凤凰木赞》,他别出心裁地把两岸同胞的血肉关系和盼望祖国统一紧密联系在一起:“绿叶红花掩映嫩果,形同船儿欲向远方,……让思念翻滚彩浪,……让果实播下希望,啊,凤凰木……厦门的市树,你期盼团圆,期盼兴旺,你的内涵,昭示着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辉煌。”并非牵强附会,且饱含感情。凤凰木的果实像船,而羽状覆叶则像翅膀的羽毛一样,形象地在咏物中赋予微言大义的内容。
四处旅行,是历代以来许多诗人的共同爱好。洪英士长期在市直机关紧张工作,退休后显得“无事一身轻”,就闲云野鹤到处游走,他先后到过许多国度,还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可谓看尽天下美景,尝遍各地美食,陌生化的新鲜激化了他的灵感,使他顺其自然地写出数量不少的佳作。如《南靖游》:“太极村落惊人世,飞蝶土楼来天堂”可谓思接八极,浮想联翩。如《泰宁一线天》:“上天本无路,举目一线牵;石径通幽处,手足齐攀援。”既有对景观的精当描绘,又有对行为举止的刻画,可谓惟妙惟肖,让人莞尔一笑。又如《丽江之夜》:“月下醉客摇碎影,狂折柳枝呼不归。”有典故的引用,也有动词的恰到好处运用,颇具匠心。
洪先生的政论数次刊登于《求是》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并结集过《求索》的政论集。他的一些诗作,常能透露哲理的思辩。如《昙花》中的:“虽说昙影短,极致谁见长。”短与长的辨证,就是瞬间的永恒。再如《莫斯科咏叹》:“麻雀山下水无语,无名墓前花常妍。”我曾看过一部反映地下工作者的纪录片,有一句解说词令人印象深刻,即野花经常开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是啊,它们的艳丽不在人们的视线之内,只能是孤芳自赏。这与上面的那句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生活的有心人,洪英士并没有在退休以后真正地“赋闲”,而是在诗情画意的阡陌里穿行,不断写出脍炙人口的诗歌,既愉悦自己也愉悦读者。
(作者:郑其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十部文学作品集,现居厦门市湖里区)